【本報訊】壹傳媒董事會昨日正式去信要求保安局本周五前解凍部份資產,以便依法向約800名員工發薪,若不獲當局回應,26年歷史的《蘋果日報》或需畫上句號,網上新聞最快會本周六(26/6)凌晨起停止更新,周六出版的《蘋果日報》亦會是最後一份。國際特赦組織指出,《蘋果》被迫停刊,無異於在國安法下實施報禁。
由於保安局引用國安法凍結《蘋果》相關三間公司共1,800萬元資產,壹傳媒董事會昨開會通過去信保安局,申請解凍部份資產,以免因欠薪而違法。董事會亦決定本周五再開會,屆時就《蘋果》需否停止運作作最終決定。
《蘋果》管理層昨日下午向員工宣佈,本周五董事會一旦決定《蘋果》停止運作,最快周六凌晨起會停止更新網上新聞,周六會出版最後一份《蘋果》。鑑於環境險峻,員工如決定立刻離職,可豁免一個月通知立即生效,各部門會按情況調動人手,以維持運作及報章繼續出版。若最後結束營運,留下的員工會按規定遣散。據了解,已有部門出現離職潮。
保安局發言人昨回覆查詢表示,危害國家安全是非常嚴重的罪行,定必依法處理。由於有關案件已進入法律程序,當局不就事件細節作評論。就有關已凍結財產的申請,保安局長會依法處理。
行政長官林鄭月娥昨日出席放寬社交距離措施記者會及創新科技獎學金頒獎禮時,兩次被傳媒追問有關《蘋果》或需停運的問題,惟她並無回應。
國際特赦組織亞太區域主任Yamini Mishra發表聲明指出 ,《蘋果》因高層被拘控及資產被凍結而可能結業,是香港新聞自由的凶兆,香港特區政府實際上是禁制了一份報章。傳媒不應因為發表了政權不喜歡的意見而被封殺,國際特赦組織促請港府解除對《蘋果》禁令。
香港記者協會主席陳朗昇表示,警方用拘控編採人員及撿走新聞材料的手法對付《蘋果》,其他傳媒亦有唇亡齒寒的隱憂。記協提醒政府,「有汗出、有糧出」是最基本的勞工權益,政府理應設法保障一間企業的員工能獲得薪金。他指壹傳媒員工若有需要求助可聯絡記協,記協亦會為合資格會員,在特定條件下發放失業救濟。
職工盟總幹事蒙兆達對保安局只以官腔回應《蘋果》解凍資金出糧的要求感失望及憤怒,令人懷疑是故意製造無糧出的局面,不惜犧牲數以百計《蘋果》員工及其家人生計,以達到「報禁」的政治目的。
台灣陸委會主委邱太三昨回應香港《蘋果》面臨熄燈時指出,國際社會是認為香港政治上有一定程度自由和高度自治才會給予香港特別地位,遺憾北京不斷在香港民主選舉、言論、新聞自由上作打壓,已引起國際關注。
《蘋果》1995年6月20日創刊,最高銷量曾逾50萬份,1997年開始發展網上新聞,是最早進軍網上的傳統報章之一。2007年推出蘋果動新聞網,至今每日總點擊率約2,000萬。《蘋果》曾刊登多篇轟動一時的報道,包括前立法會議員程介南以權謀私、前財政司司長梁錦松偷步買車、沙中綫工程醜聞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