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民轟消費券繁複: 喺廁所諗㗎

市民轟消費券繁複: 喺廁所諗㗎

【本報訊】電子消費券下月4日起接受登記,8月14日截止,多名市民昨早致電香港電台節目批評登記程序複雜且限制甚多。市民廖女士質疑財政司長陳茂波在洗手間構思政策,「啲錢好似一萬蚊咁過去(戶口)咪好囉,後生有智能電話就識啫,幾十歲人唔識,冇智能電話,佢直頭喺廁所諗㗎」。主持人引述政府說法,稱以消費券取代現金派發是避免市民儲起而無消費,她即時反駁:「(款項)都要使㗎啦,唔係五萬係5,000咋。」

■港府推出消費券振經濟,惟登記及派發程序被指複雜。

最早8月1日可領第一期

市民陳女士則斥政府「七國咁亂」,「派5,000蚊好似派幾十萬咁」,表示香港人做事理應簡單快捷,「限聚令咁係咁樣製造混亂,根本好簡單啊婆都識諗啦」。陳先生則促請政府在港鐵站設置消費券登記站協助市民。

財政司長辦公室財政預算案及稅務政策組主任王學玲表示,根據去年現金發放計劃的經驗,大部份市民在計劃展開初期已完成登記,相信六星期已足夠,市民最早8月1日可領取第一期儲值額;書面登記涉及較多人手工序,處理時間會較長,9月1日起才會發放第一期金額。

對於有商戶聲稱可收取手續費替顧客套現八達通的消費券,王學玲提醒私下買賣消費券對雙方都有風險,營辦商亦會監察交易紀錄,發現不尋常或故意合謀套現會通知當局,或將商戶列入黑名單,不可再參加消費券計劃,甚至交由執法機構跟進。

八達通卡有限公司營業及市務總監李玉兒指,若市民持自動增值的八達通卡,以八達通登記消費券後毋須停止自動增值。被問及為何只有八達通需分三期發放款項,李沒有正面回應,僅稱八達通用途廣泛,相信可吸引市民透過八達通登記消費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