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訊】政府至今沒有交代揀選指定海外醫學院的具體準則,只表示特別註冊委員會會考慮課程內容、教學語言及國際排名等。以國際排名為例,不同機構釐定的院校排名不同,如今年QS醫科首100間院校排名中,只有兩間屬內地院校;泰晤士高等教育醫科排名中,則有五間內地院校打入首100大。有公院醫生表示,政府只交代揀選「100大」的概念,準則透明度低;特別註冊委員會由政府組成,令人質疑日後會否有其他因素操控「入圍」醫學院名單。
翻查資料,今年QS醫科排首100間院校中,兩間來自內地,包括排第74的上海復旦大學及排第80的上海交通大學。但按今年泰晤士高等教育的醫科及牙科的首100排名,內地有五間院校入圍,包括排第29的北京大學、排第32的清華大學、排第44的上海復旦大學、排第81的浙江大學及排第96的上海交通大學。以國際排名而言,多少間內地醫學院可「入圍」,視乎委員會如何衡量排名。
根據院校網頁,如復旦大學及浙江大學,有向國際學生提供英語醫學課程,但有本港公立醫院醫生表示曾與來自內地並已考取執業資格試的醫生共事,發現他們的英語水平未必能應付實際工作需要。
有公院醫生表示,政府只交代揀選「100大」的概念,「冇fine details你點樣揀呢100間」;特別註冊委員會由政府組成,部份人由特首委任,令人質疑日後會否有其他因素操控「入圍」醫學院名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