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授:只認可100大免試不公平 海外醫生撐考核「葉問開館都先較量」

教授:只認可100大免試不公平 
海外醫生撐考核「葉問開館都先較量」

【爭議政策】

【本報訊】政府快刀斬亂麻推翻行之有效的醫生執業資格試制度,建議畢業於「100大」海外醫學院的醫生免試註冊。於美國醫科畢業、一年多前已通過執業資格試的香港大學兒童及青少年科學系臨床助理教授陸俊文質疑修訂條例存在不公,「美國咩大學出名,係做研究做得好,唔係教書有幾好,亦唔係培養一個醫科生有幾好」。他又指學生選校並非只看排名,還包括教學水準及有否獎學金等,「唔係100大就要考試,似乎唔係好公平」。

有被挖角經驗、於公立醫院有限度註冊的陳醫生(化名),曾被前輩質疑為何不考執業資格試,令他明白要獲同業認可,考試是最好方法,「好似係《葉問2》入面甄子丹要開武館,都要同洪金寶較量,先令人心服口服」。

■陸俊文質疑「100大」醫科畢業生免試註冊不公。

美學校排名取決研究質素

陸俊文一年多前通過執業資格試,陳醫生即將考執業試的臨床部份,二人均認為考試是評核海外醫生最公平客觀的方法。

中葡混血兒的陸俊文(Jaime S ROSA DUQUE)在港出生,8歲移居美國,有香港身份證。2010年於美國的醫學院畢業,親身見證單看醫學院排名不能決定一個人是否好醫生,而學生選擇醫學院也受很多個人因素影響,並非只看排名。

「美國咩大學出名,係做研究做得幾好,唔係教書教得幾好,唔係培養一個醫科生有幾好;學生揀學校,唔係揀出唔出名,大多數有其他原因,例如教書好唔好,課程好唔好,其他學生好唔好,有冇獎學金,或者可以留喺屋企附近,同屋企人住;而唔想去一間好出名嘅學校,但係天氣唔好,冇家人冇朋友的地方」。

他當年選擇醫學院時,便希望與家人居於同一個州,而且首選學費較便宜及教學質素高;「香港有政府資助,外國學費好貴,我𠵱家仲還緊grant loan(學生貸款)」。他質疑純粹以來自「100大」醫學院來區分海外醫生是否需考試不公平,「我喺美國好多成就好高嘅同事,都因為個人原因冇揀傳统名校,但係佢哋好有心讀書、做醫生、照顧病人,唔可以用係唔係嚟自名校,嚟決定一個人係唔係好醫生」。

陸俊文認為考試是最公平評核海外醫生的方法。2016年他從美國返港做有限度註冊醫生前,已在美國獲兒科專科資格,他不介意再在港考執業資格試,一年多前成為正式註冊醫生。

「我一向唔反對翻轉頭考試,如果我今時今日先返嚟香港,我都覺得應該考試。香港人去美國做醫生都一樣要考試」。他認為執業資格試制度應更公平,應仿效美國,本地醫科生及海外醫生均考同一個試。

以有限度註冊形式在公立醫院工作約三年的陳醫生,畢業的醫學院現時於「QS世界大學排名」50位內,有望受惠於免試安排,惟他寧願考試。他認為通過考試可獲得同業認同,而且通過執業資格試,對日後在公立醫院升遷亦有幫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