寵愛生命●本地藝術家聯手 用AR關注非法貿易 瀕危動物破牆而出SOS

寵愛生命●本地藝術家聯手 用AR關注非法貿易 
瀕危動物破牆而出SOS

關注野生動植物貿易的團體ADMCF最近發表研究報告,指香港近年成為非法野生動植物貿易的交易樞紐。每當談及動物權益和環境保護議題,內容總是十分嚴肅,如若果融入充滿玩味的數碼藝術,不知道會否令你提起興趣,去了解更多?

Andy Stokes及Anita Lam是數碼藝術創作公司The Collective的創辦人,業務主要是製作及提供立體光雕等數碼互動體驗。由於他們都熱愛動物和關心動保議題,於是成立了非牟利藝術平台A.L.A.N(Artists who Love Animals and Nature),希望與更多志同道合的藝術家合作,喚起大眾的關注。「我們發現很多本地和海外的藝術家都有相同理念,為動物和大自然發聲而創作,那麼不如一起做些事情吧。我們以藝術作為平台,再加上科技作為工具,希望用溫和及舒服的方式與觀眾溝通,令大眾更容易明白我們的主題。」

壁畫散落社區 望簽名推動立法

A.L.A.N最近發起了以阻截非法野生動植物貿易為主題的活動「Break The Chain」,與12位本地藝術家在全港不同地區製作共15幅加入了AR技術的壁畫,包括Taka、Bao、Hughie、Carol & Rebecca、Parents Parents及Omni Art等等。藝術家設計了平面圖後,就會交由The Collective的團隊繪製3D動畫,並把檔案製作成Instagram filter。當整幅實體壁畫完成,我們只要掃描牆上的QR Code,就可以看見各種動物活靈活現地從牆上蹦跳出來,恍如由香港街頭走進動物世界之中。現已完成三幅壁畫,包括位於荷李活道及城皇街交界的犀牛壁畫、黃竹坑香葉道4號怡達工業大廈的地球守護女神壁畫,以及西營盤福壽里Locofama的鯊魚壁畫。想知道接下來有哪位藝術家的作品將會發佈,就要留意A.L.A.N的Instagram了。

籌備如此龐大的項目,其實是因為政府最近正研究把走私野生動植物罪行納入《有組織及嚴重罪行條例》。Andy和Anita希望通過這15幅AR壁畫,取得10,000個市民簽名以支持法案通過,不過現在仍然需要6,000多個簽名才可以達標。他們估計,因為非法野生動植物貿易沒有直接影響大部份香港人的日常生活,所以難以從芸芸議題中獲得關注。的確,瀕危動植物的產品聽起來跟我們似乎有一點遙遠,現在的我們已不會再使用象牙筷子,也不會服用由穿山甲製成的藥材。不過雖然本地市場沒有太大的需求,但是這些瀕危動植物原來仍然會經過香港販運到其他城市。我們的香港,已不知不覺淪為非法野生動植物貿易的黑點。

每21分鐘 一穿山甲被獵殺

ADMCF於3月發表了研究報告《持續的滅絕交易:香港非法野生動植物貿易》,指香港執法機關於2018年和2019年的1,404宗行動中,共撿獲649公噸野生動植物,估計總值2.07億港元,當中包括約7,000隻活體動物。政府單單在2019年,便已對當中超過2,300隻瀕危動物實施人道毀滅。眾多被販運的瀕危動物中,穿山甲的緝獲量最大。在2018年及2019年,香港撿獲了相等於50,200隻穿山甲的鱗片和加工製成品,相當於每21分鐘就有1隻穿山甲因為市場需求而被獵殺。研究報告分析指,香港的緝獲量持續高企,應歸咎於現行法例阻嚇力不足,被定罪的通常只是負責帶貨的「騾子」,把相關罪行納入《有組織及嚴重罪行條例》,便可賦予執法機構權力對幕後主腦進行調查或起訴。

種種數據顯示,香港在非法野生動植物貿易上承擔着巨大的國際責任,Andy和Anita除了希望取得足夠的簽名,長遠目標更是希望市民了解相關議題。「我們也希望利用這個項目令下一代知道,香港是一個嚴重非法販運野生動植物的城市。你永遠不知道這群小朋友中,是否有人會成為我們的領導者,我們希望可以做到長遠的改變。當然改變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

Andy(左)與Anita背後、位於黃竹坑的「地球守護女神」壁畫,在AR環境下,會看見鯊魚、海龜等從四方八面跑出來的動物。

走近「地球守護女神」壁畫,會發現門後藏有守護地球的光之女神。

荷李活道及城皇街交界的犀牛壁畫是藝術家Taka作品。

AR特效下,背後的輪盤會轉動,意味犀牛的時間所剩無幾。

Neil位於蘭桂坊、以穿山甲和灰鸚鵡為主題的三幅壁畫和橫額即將完成。

灰鸚鵡身穿華麗西裝,一男一女反被放進籠子,恍如把人與動物的角色對調,意味將心比己。

A.L.A.N 的Instagram將會發佈接下來有哪位藝術家的作品。

除了配合壁畫使用,還可以單獨下載小動物到Instagram filter,帶着牠們四處玩樂。

Andy(左)和Anita是非牟利藝術平台A.L.A.N的創辦人。

不少年輕人都喜歡拍照打卡,加入AR特效便使壁畫更吸睛。

記者:黃藹婷

攝影:潘志恆、蕭志南、伍永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