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戰國時代曾經出現過三大霸主,依時間先後,
分別是織田信長、豐臣秀吉,以及德川家康。
三者之中,論霸武首推信長;論計謀首推秀吉;
那麼家康又有何長處,讓他作為前兩者的手下敗將,
最終反而完成了前兩者沒有完成的一統天下霸業呢?
答案就是他能「忍人之不能忍,等人之不能等」。
因此大家要明白,
「鬥.長.命」是很重要的。
日本人喜歡用以下一個比喻,來分別形容前述三雄各自不同的特質:
當杜鵑鳥不啼時,脾氣暴躁的織田信長,會下令把牠斬殺;而油腔滑調的豐臣秀吉,則會絞盡腦汁哄鳥兒唱歌;至於德川家康,卻會耐着性子去等,等待鳥兒開口唱歌,反正「總有一天等到你」。
當家康先後與信長和秀吉爭霸時,因為自知實力有所不及,形勢比人強,因此一直啞忍屈從,就算到了一個地步,要忍痛殺子,忍辱娶高齡「剩女」,他也吞了這兩口氣。
話說,信長最初把女兒德姬嫁了給家康的兒子信康,但夫婦關係卻不睦,德姬寫信向父親告狀,甚至說丈夫通敵武田家,信長一怒之下,賜信康自行切腹。雖然家康聞言大驚,但最終都沒有理會家臣「不惜與信長一戰以保少主」的怒誓,且判斷此乃信長對自己忠誠的試探,於是強忍心中悲憤,依從信長指示行事,可憐兒子當時只得二十一歲。
到了信長死後,家康又屈居為秀吉臣下。家康好歹也是堂堂諸侯世家出身,而秀吉當初卻只是替信長拿着拖鞋的小角色,出身低微,其貌不揚(因其外貌,秀吉得了一個綽號叫猴子),換了是尋常人,早已按捺不住而發難,但好一個家康,仍然沉得住氣。
為了能近距離監視家康,秀吉又逼他娶了自己年屆四十四歲的妹妹旭姬,以當時的標準,基本上已列入「老女人」之列;後來,秀吉又強行要求德康放棄自己根據地,遠走它方,流落至關東,他都一一平靜地接受,再一次展露那種能「忍人之不能忍」的驚人能耐。
到了秀吉也死,兩大勁敵先後身故,捨我其誰,家康終於等到,從此就是他的天下。
家康能夠等到這一天,關鍵在於他夠長命,信長享年四十八歲,秀吉六十一歲,而家康卻是七十五歲!
所以,家康是贏了「鬥.長.命」!
那麼,家康有何長壽秘訣呢?其後人德川宗英,撰寫了一本書《德川家康與家族四百年的養生之道》,中文譯本叫《將軍吃什麼》,由台灣聯經出版,當中有所記述。
日本人有所謂「一富士,二鷹,三茄子」,那是新年的吉祥物,因為日文諧音是平安、高騰、達成願望的意思,但原來這也是家康的三大長壽秘訣。
晚年家康喜歡邊眺望富士山邊工作,所謂「仁者樂山」,這對於保持心境平和及開朗,很有幫助。事實上他晚年退隱,遷居駿府城,就是因為想住在最喜愛的富士山旁,閒時可到林中散步。近年科學證實森林浴,吸收樹木散發的芬多精,能夠有效鎮定腦部活動,紓解壓力。
家康也愛鷹獵,他曾說:「出去鷹獵時可以了解當地的風俗習慣,還能視察民情。不論寒冬還是盛夏,經常活動筋骨就不易生病。因為大清早起床,飯也變得美味;晚上睡覺時,也因為一天的疲憊得以熟睡,自然能遠離閨房。這是最好的養生之道,效果遠比用藥治療、保養好得多。」
他說:「若是鷹獵,自然能遠離閨房」,那就信不信由你,畢竟,根據記載,家康至少有兩位正室夫人和十五位側室,育有十一男五女,是否遠離閨房,大家自行判斷。但無論如何,運動有益健康,獵鷹運動量頗大,且可「大飽口福」,因為獵後會吃捕獲的鳥肉或獸肉,家康平時粗茶淡飯,常常吃麥飯和味噌就是一餐,因此這可以為他補充攝取動物性蛋白質。
至於茄子,則是家康最喜愛的食物。茄子含食物纖維,紫色的皮含有花青素,果肉含有綠原酸這種多酚,據說能有效防止身體老化、預防高血壓和動脈硬化。從家康時代開始,駿河國每年依慣例會將首批成熟的茄子獻給江戶將軍家。
書中亦有提及,四一七的日文拼音(yoinasubi)正好與「好茄子」相同,因此取其諧音,每年四月十七日亦定為「茄子紀念日」,而那天也正好是家康的忌辰(元和二年四月十七日),這也委實是個巧合。
除了茄子之外,家康的長壽飲食秘訣包括粗食,即使取得天下之後,膳食仍以麥飯和味噌為主。
據說有一次,家臣體貼他,在飯碗底部裝上白飯,然後才在上面鋪上少許麥飯,結果被家康發現了後痛斥,說在飲食上節省,可以照顧到更多底層士兵。家康吃麥飯本是為了節儉,但卻也讓他延年益壽。麥飯含豐富維他命B,有效防治當年盛行的腳氣病,事實上,當時有幾位將軍侯是因腳氣病導致心臟衰竭而早逝。另外,麥飯需要經過充份咀嚼才可以嚥下,這會分泌更多唾液,有助抗菌。
家康往往用味噌下飯,就可以是一餐。味噌製自黃豆,有助降低膽固醇、血糖水平,可以預防癌症和心臟病,也有助吸收營養。日本人常吃味噌和納豆,是日本人長壽的原因之一。
家康又說:「若吃慣了美食,就算好吃的東西也會漸覺得不好吃,豪華大餐每個月吃兩、三次就夠了。」所以他平時粗茶淡飯,每月例如狩獵後,才會大快朵頤兩三次。
所以,家康教識大家,若要反敗為勝,就要「鬥.長.命」。所以不妨多吃茄子、麥飯、味噌,不要餐餐大魚大肉,且要多去行山,至於是否要遠離閨房,就自己去諗了。
撰文:蔡子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