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家河變聖地 村民憶習如見皇帝

梁家河變聖地 村民憶習如見皇帝

【本報訊】梁家河村民「心情特別激動,長這麼大還沒見過皇帝!」距離延安約70公里的梁家河村,因中共中央總書記習近平在文革年代的七年插隊經歷「沾了光」,從一個寂寂無聞的小農村,搖身一變成為知名的紅色朝聖地。鎮上的年輕人雖沒經歷過習下鄉做知青的年代,但談起2015年習近平以總書記身份再訪梁家河,仍然十分興奮,形容自己猶如見了皇帝。

七年下鄉成勵志故事

與延安的許多革命遺址有別,在安檢入口,公安特別檢查袋內的攝影器材,提醒不能拍片、不能拍抖音,以保持莊嚴肅穆。由停車場登上觀光車,沿着鋪設完好的柏油路前進,年輕司機突然停下,指了指前方一塊農田,「拍個照吧,這是習當年種過的田」。不僅農田,他住過的窯洞、打過的沼氣池,如今都成了旅遊打卡聖地。梁家河年均接待遊客達到80多萬人次,但近兩年因疫情關係,參觀人數有所減少,即使是在百年黨慶的重要年份。

1968年文革期間,習的父親習仲勛被整肅。當時年僅15歲的習,以知青身份「上山下鄉」,下放至延安市延川縣文安驛鎮公社梁家河大隊,插隊近七年。這段經歷,其後被塑造為一段磨練意志、埋頭苦幹的勵志故事,習本人、官媒都曾多番提起。2008年,習說過的一句「我是在延安入的黨,是延安養育了我,培養了我,陝西是根,延安是魂」,今天成為了一幅紅色橫額,掛在梁家河村史館廣場。

穿着機關單位制服的不同團隊,帶着黨旗黨徽來朝聖學習。「以前他沒出名的時候,老人不曾提起,當上副主席有了名氣,他們才講起。」司機說道,他清楚記得習2015年2月13日重回梁家河,「幾乎每個人都能到他面前,全部都是村民,沒有外人」,談起這點他特別自豪:「說白了就是皇帝嘛,有些人一輩子都見不着。主席個子特別高,有一米九。」在當地,幾乎每個村民都對2015年習重返梁家河的情景,都感到振奮。在梁家河生活了一輩子的農民梁伯,比習大三年,當年一度與習共事。他指,習下鄉6年11個月期間,弟弟和姐姐都曾到梁家河探望他。他形容,習為人「十分勇敢」,「16歲那年他下田,發洪水可危險了,但他都不害怕」,又稱習平時休息都在看書,「一讀就讀半天」,因當年沒有電,他只點一盞煤油燈看書,「煤油煙把臉都熏黑了」。如今好友遠居中南海治國理政,他則在陝北農村頂着烈日翻土,感嘆:「想念又怎麼樣呢?想也找不到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