紅色旅遊熱「從娃娃抓起」傳承紅色基因 小導遊延安述黨史

紅色旅遊熱「從娃娃抓起」
傳承紅色基因 小導遊延安述黨史

【本報訊】中共黨慶100周年,圍繞黨史及革命教育的「紅色旅遊」迎來熱潮。位於陝西省的「革命聖地」延安,不但曾是中共建政前的革命根據地、長征的終點,更孕育了毛澤東、習近平兩代領導人。作為在中共百年建黨史上具有歷史地位的城市,延安承載了傳續「紅色基因」的使命。周末在市內各大紅色景區,都能看到穿戴紅領巾的「小導遊」,深情、流暢地背稿,介紹有關革命遺址的官方講辭,但對背後的歷史脈絡不甚了解。參觀的遊客連連叫好、合照,驚嘆「從娃娃抓起」。

被三山兩河包圍的延安老城區,36平方公里聚集了大大小小的革命舊址,包括棗園、楊家嶺革命舊址、南泥灣、中共中央西北局舊址等等,可謂「梗有一間喺左近」。任意踏入一個景點,一眼望去盡是揮舞小國旗、身穿軍服的黨政機關團隊或國企員工,經單位組織、使用公家費用而來,熱鬧非常。「阿姨你好!讓我來給你講解幸福渠的故事!」在棗園一波又一波的團隊遊客中,記者被一名戴着紅領巾、充滿自信的「小導遊」攫取。她流利地背誦此處景點的官方稿:「中央機關為了給人民謀福利,在此修建了第一長渠,莊稼連年豐收,為百姓帶來了幸福生活,因此取名叫幸福渠。」

■身穿紅軍裝的八歲女童為遊客唱出陝北民歌《綉金匾》。本報特約記者攝

死記「民主集中制」字眼

這些紅色小導遊分佈在延安景點各處,聲情並茂地介紹中共領袖的英勇事蹟。對於為甚麼會做小導遊?她稱是自己參加:「我想讓更多人了解延安的革命歷史。我覺得延安的革命歷史,比我想像得更多!」讓人想起了2008年北京奧運會上爆紅的女童林妙可,那種儀式感極強、滿足老師和領導審美的「乖孩子」樣板。在旁的女遊客則紛紛拍照留念,還連連稱讚:「講得太好了!這可真是紅色傳承、從娃娃抓起啊!」來自延安職業技術學院附屬小學的周唯,向記者展示他那份介紹前中共領導人張聞天、被反覆摺叠過的講稿,上面標示着「山麓」、「瓦窯堡」等較深字詞的讀音。「稿件背了四個小時,今天剛考核過」,稿上的內容提到「民主集中制」、「小資產階級」等艱深字眼,問他明白嗎?周唯靦腆地笑說:「我懂不了,就是會背。」

■景點有陝西民俗歌舞表演。

聲音響亮難掩眼神拘謹

另一名身穿紅軍裝的八歲女童則唱出陝北民歌《綉金匾》,「二月裏刮春風,金匾繡的紅,金匾上繡的是,救星毛澤東……」儘管聲音響亮,但仍難掩眼神裏的拘謹、不安,過後家長一直說女兒發揮不太好,「有點太緊張了」。這名家長指,參加這項計劃,是為了培養女兒自信、練練嘴,「發音不太好,就讓她過來講一講,每周兩個小時」。她還請記者在紀念冊上留言數句,讓「女兒長大後看」。

在延安聖地長大的本地居民,從小被中共革命遺址、領袖事蹟耳濡目染,接受紅色教育是自然不過的事。園區講解民兵表示,這些紅色小導遊每逢周末或寒暑假,都會分佈在景點各處講解。「小講解員」計劃非為今年百年黨慶而設,自1992年起設立,學生從延安35間紅色學校選出。此項計劃是中共「讓紅色基因代代相傳」努力的一部份。過去中共總書記習近平曾多次強調,把紅色江山世世代代傳下去。「革命傳統教育要從娃娃抓起,既注重知識灌輸,又加強情感培育,使紅色基因滲進血液、浸入心扉」。

■革命遺址圖書室保存許多中共史書及習近平著作。

老師家長督促女童背誦

園區工作人員指,學生一般是自願報名。但在園區的各個角落,都能看到他們如何被老師或家長督促背稿。「我們眼前這座建築,就是中央大禮堂,禮堂具有陝北特色。這個陝北特色要着重強調,要重讀!」一名女士對着女童說。女童像機器人般重複背念,一次次遭打斷,「陝北特色,要重音!你現在就是沒吃飯的感覺!」女童被教訓好幾次後,積壓的眼淚終於忍不住傾瀉而出,家長仍一遍遍訓斥。在這片紅色之城,孩童身上的紅色血液是如此而來。

■來自西藏民族大學的學生到延安景點朝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