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沖基金另覓「錢途」狙擊核數師失職

對沖基金另覓「錢途」狙擊核數師失職

【本報訊】上市公司造假時有聽聞,牽涉核數師失職更越來越多。港產對沖基金Argyle Street Management(ASM)執行董事黃科凱就在一次機緣巧合下,發展出透過向清盤人提供Litigation Funding(訴訟資金),控告清盤公司核數師專業失當的「錢途」。而ASM接手的個案都能成功獲得賠償,賠償金額更以億元計算。

由2015年開始,ASM劍走偏鋒,開闢狙擊核數師失職的「財路」。曾從事法證會計(Forensic Accounting)的黃科凱指出,過往ASM其中一個業務,是透過低價收購被清盤公司的債權,之後再變賣資產賺取差價從而獲利。然而,在參與收購的過程中,他發現不少核數師有疏忽,導致清盤人的公司資產受損害,故此想到為清盤人提供一筆Litigation Funding(訴訟資金),向為清盤公司審計的核數師進行民事索償,從而獲得較高賠償金額。

做足評估始會出擊

他指出,這盤「生意」事前要做足功課評估,在清盤公司堆中找尋合適對象,才能重錘出擊。「因為每次公司都要向清盤人,投入大約300萬至700萬美元(約2,300萬至5,400萬港元)資金,所以事前除咗要細心判斷訴訟勝算高唔高、核數師有無涉及疏忽之外,最重要係,最後係咪能夠喺訴訟對象中攞到賠償,所以十單只可以揀一單嚟做。」

黃科凱坦言,由2015年至今,出手十次均百發百中,每單獲取的利潤更至少有一倍或以上。不過,這盤生意的風險亦高,假如打輸官司更可能要賠償天價訟費,故此鎖定的對象一般為被發現有造假嫌疑的公司,勝算才會較大。「事實上,假若只調查到公司造假數,並不足以控告核數師有問題。我哋需要搵到證據,證明核數師審計程序有專業失當,先可以切實控告核數師。」

他舉例指,過往有上市公司在內地出售一款產品,報稱一年收入100億元,但原來該產品在全中國的銷售總額,都沒有100億元。在這個情況下,核數師便很大機會沒有做足工夫,去認真查證公司收入,構成疏忽職守。

會計師樓多願和解

在其抓住把柄後,有聲望的會計師事務所,若知道其核數師在審計過程中程序有不足的地方,亦會希望早點和解,賠錢了事,以免對簿公堂影響公司聲譽。因此,ASM只會鎖定大型會計師樓,且有實證證明核數師有明顯疏忽的案件來做。他笑言,「大型會計師事務所會買足專業彌償保險,出事後,保險公司都會有一定額度嘅保險賠,對我哋嚟講都比較穩陣。」

黃科凱直言,業內對於向清盤人提供訴訟資金,資助正在清盤階段的公司去打官司,風氣仍不太盛行。「因為喺香港,助訟或包攬訴訟係犯法嘅,但Third Party Litigation Funding就係合法,只不過兩者界線模糊,要熟悉相關條例嘅公司先敢做。」他又指,現時ASM更計劃殺出香港,將生意擴展至新加坡,望可與其他國際性基金公司一較長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