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偏右共和黨地選得利 總統選舉挑戰馬克龍

法偏右共和黨地選得利 
總統選舉挑戰馬克龍

法國地區選舉首輪投票前天結束,極右領袖馬林勒龐領導的國民聯盟大熱倒灶。總統馬克龍所屬的共和前進黨,得票率亦僅得11%。中間偏右的共和黨卻得票最高,或能在來年大選挑戰馬克龍,亦反映馬克龍分化該黨,將自己塑造成對抗極右的唯一代表大計脫軌。

今次地方選舉選出全國13個大區議會、96個省議會及一個海外地區的議席。由於首輪投票各地暫未有政黨取得過半數選票,得票率逾10%的政黨可進入周日的第二輪投票,各政黨可組成聯盟爭取過半數選票。

■法國選民在這次地選反應冷淡,投票率不足四成。美聯社

馬林勒龐政黨大熱倒灶

綜合當地多間民調機構,共和黨成功在七個大區領先,全國得票率介乎27%至29%。得票率第二高的國民聯盟,料介乎18%至19%。排第三為社會黨、第四為綠黨、第五為共和前進黨,最後為極左翼的「不屈法國」。

選前調查認為國民聯盟可拿下六個大區,首輪投票結果大失所望,只能在東南部的普羅旺斯阿爾卑斯蔚藍海岸大區領先。不過,由於該黨從未取得大區控制權,令選民對於其管治方式有所質疑,取得一區已能成為馬林勒龐來年參選總統的重大啟示。

馬林勒龐歸咎選舉失利於投票率低,形容此為「扭曲國家選舉現實的公民災難,並為現時的政治力量製造具誤導性的願景」。她呼籲選民如果想改變國家,應出來投票。副主席巴爾代拉則指,選舉是兩輪制,民眾仍有另一個機會表達意願。不過,由於該黨沒有聯盟,料難以在第二輪獲勝,將是共和黨與社會黨之爭。

馬克龍四年前創立共和前進黨,今次首次參加地方選舉,由於該黨未在各地區扎根,即使派出五名內閣成員參選,得票率為約11%,僅夠參加第二輪選舉的門檻,該黨發言人形容被民主「摑了一巴」。

■米瑟利耶(中)所屬的共和黨民調成功在七個大區領先。

年輕人缺席率逾八成

當地機構估算,投票缺席率介乎66.1%至86.6%,為1958年以來最高,其中年輕人的缺席率最高,逾80%。法國公眾意見機構(Ifop)行政總裁達比形容,第一大黨為「棄票黨」。

投票率低迷,或因防疫措施實施下令競選造勢活動大減。巴黎政治學院政治生活研究中心(Cevipof)則指,近年投票率已一直下降,從2017年的地方及總統選舉已反映出來。

雖然外界視地方選舉是為來年大選的風向標,但不少選民都表示,他們投票時主要考慮政黨在地區事務的表現,而不會考慮其全國政策方針。Ifop亦指,部份選民沒有在今次選舉投票,是因為他們對地方議題無感。

路透社/法新社/德新社/英國《衞報》/美國《華盛頓郵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