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道紛擾,每天營營役役,你有多久沒感受過自己的步伐、調適自己的呼吸、感受大自然的力量?今天跟大家去一趟慈山寺,擁抱山林、喚醒五感,進入自己的內心。
位於大埔洞梓、佔地4.7公頃的佛教寺院慈山寺,素白的巨型觀音聖像莊嚴神聖。慈山寺不時舉辦不同的禪修活動,如禪七、茶禪、花禪、靜修營等,讓大家借景調心、洗滌心靈。今年重頭項目「慈森.山林療癒」,是將日本及西方森林療癒概念結合佛法精要,融入慈山寺山林之美的禪修新體驗。
慈山寺每日開放400名額,預早一個月供市民預約參觀,但早上八時開始的網上登記,通常秒速爆滿。所以記者已經期待很久,藉拍攝「自肥」入內參觀,更可以體驗同樣是秒速爆滿的新項目「慈森.山林療癒」,療癒整個星期無制限加班後的身心。
穿過普門及菩提聖樹,來到集合地點正念徑,在山林療癒陪伴員歐仲南(Charles)帶領下,開始今日的旅程。Charles說:「開始的時候我們會經過桃花樹,希望藉着這個短短的距離,讓大家慢慢放鬆心情。」山林療癒體驗的主要範圍,是觀音聖像旁邊延伸至背後的正念徑,亦是未來長遠舉辦行禪活動的場地。
經過「行深般若」石碑之後,先來一個簡單的行禪。「慢慢把腳提起,然後踏出去,落地的時候盡量去感受腳底的肌肉,是如何去觸碰地面。」
整個山林療癒過程會邀請參加者止語,Charles解釋是希望參加者把時間留給自己,照顧自己的心靈,給自己一個休息的時間。我跟着Charles一步一步的走,平時只習慣催谷自己加快,發現要慢下來原來並不容易。他說:「行禪的意義是,從前的那一步已經走過,但是將來的那步還未踏出。你現在可以做的便是走好眼前的那一步,只要活在當下,很多情緒和雜念都會消失。」
感受完步伐,讓身體進入狀態後,接下來便進行一些呼吸和身體練習,正式開始跟山林「玩遊戲」。
Charles說:「慢慢去尋找重心,找一個舒服的位置站着。」在找重心站立時發現,原來平時站立,根本沒去研究何謂舒服,反思自己平時是否因習慣性而忽略自己感受,「吸氣,呼氣。你這一刻感到的,聽到的,嗅到的,是怎樣呢?你可否感知到太陽在哪個方位照耀着我們?」接着,Charles指引我伸出手去接觸草地,原來觸摸泥土和小草是如此有質感。
之後就和樹木來個互動,Charles提醒我不要心急,在觸碰樹木前,先用不同角度觀察「他」的顏色和形狀,當他是一位新認識的朋友,了解他是怎樣的一棵樹。「感受一下觸碰他的這一刻,是怎樣的感覺?如果你願意的話可以去擁抱一下這棵樹。」抱着樹的感覺原來很有安全感,會感受到他內裏的生命力,彷彿有種被療癒的感覺。Charles表示,大自然本身就有治癒的力量,「雖然我們很喜歡這棵樹,路途仍然要繼續。離開這棵樹之前,內心有說話想告訴他嗎?」此刻,我祝福樹能好好成長,感激他治癒了我。
接着便坐到梯級上,靜靜感受風的流動,吹到臉上觸碰皮膚的感覺。轉動頭部去呼吸風的香氣,以為向下望會聞到泥土氣味,卻又沒有。向上吸和向旁邊吸,風經過鼻進入身體時的溫度和濕度都不同。Charles解釋:「很多時我們接觸外界或大自然,都是依靠我們的五感,即是眼耳鼻舌身。希望借着五感的探索,讓大家可以慢慢拉回自己的心,做到身心合一才能探討下一步的修行。」
剛才還有另一個得着,風是不能控制的,何時才有風的那種等候,又是一種耐性的訓練,Charles指出禪修就好像在進行心念練習,「就如幫腦部健身,當注意力飛走了,便練習如何把它拉回來。飛走一千次,就拉回一千次,這就是心念練習。慢慢適應了,便可以再深入地了解自己的情緒並如何處理。」
Charles補充山林療癒包含很多佛教道理,例如覺察和正念,而且佛教與樹的關係亦十分密切,「佛陀降生於無憂樹下,成道於菩提樹下,涅槃於娑羅樹下,佛的一生都沒離開樹。佛陀在菩提樹下,了悟到很多人生的道理而覺醒覺悟,希望參加者來到也有自己的體會和覺醒。」他強調陪伴員的角色只是陪伴,因為大自然才是治療師。「我們只是協助參加者打開大門,讓他建立和大自然的關係。希望參加者在完成體驗之後,能有多個角度去觀察生活,更加深入地享受生活每一刻。」早上完成了「慈森.山林療癒」體驗,參加者還可以繼續參觀慈山寺。記得入寺的一刻,我很期待又很興奮腳步很快。經歷了山林療癒的過程,人平靜和喜樂了不少,也覺得自己充滿了能量,達到了效果。
慈山寺副秘書長(社會服務)及輔導中心主管嚴穗華博士,是美國 ANFT森林療癒嚮導。五年前首次在日本接觸到森林浴,感受到佛教所說「一花一世界,一葉一菩提」。她說:「當我入到森林裏,發現自己只是世界上面的一粒塵埃。看到很多小動物螞蟻昆蟲各自在生活,一棵樹在不同季節有不同顏色,告訴我們人生有很多不同變化,當你靜下來便能感受生命真的很奇妙。」她指出樹木散發出來的元素芬多精,對身體健康非常有幫助。森林浴為不少日本人紓緩壓力,壓力少了,人也健康一點。嚴博士說,雖然慈山寺不是一個森林,但擁有非常獨特的環境,有不同的樹木和植物,結合佛教元素的寺院和庭園,給人一種非常之舒服療癒的感覺。希望透過山林療癒活動,讓大家和大自然連結產生智慧,去面對我們日常生活的煩惱。
日期: 每月在慈山寺網頁公佈
時間: 上午8時至10時半(150分鐘)
地點: 慈山寺
交通: 港鐵大埔墟站乘坐20B小巴,沿普門路步行約10分鐘
下一輪報名日期:8月16日開始(名額有限,額滿即止)
記者:鄭汝翹
攝影:蕭志南、張志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