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社科範本:國安法促進人權

公社科範本:國安法促進人權

【本報訊】公民與社會發展科(公社科)9月新學年起取代高中通識科。教育界關心教材能否趕及開學前推出。教育局近日上載「『一國兩制』的內涵和實踐」課題的投影片及範本工作紙。當中大部份內容直接引用官方文件。有教師認為教材沒有就同一議題提供其他角度,預期公社科討論空間較通識科少。

內容直接引用官方文件

教育局上周五於公社科網上資源平台,上載多份有關「『一國兩制』的內涵和實踐」課題的投影片及範本工作紙,供教師參考。三份投影片分別提及「香港問題」的由來、兩地憲制關係及一國兩制與《基本法》的法律依據,以及《港區國安法》和「總體國家安全觀」。

三份投影片行文直接引用官方文件。在提及兩地憲制關係的投影片中,當局強調在「國家憲制」下,「各行政單位或自治單位均受中央統一領導,地方權力源於中央授權,地方政府要服從中央領導和接受中央監督。地方沒有脫離中央而獨立的權力」,強調香港不存「剩餘權力」。

《港區國安法》及「總體國家安全觀」投影片中,形容制訂國安法「既健全完善香港法治,又促進香港人權保障。」範本列佔中「學民三子」案判詞及政府資料,要求學生回答「暴力對於法治和公共秩序帶來甚麼破壞?」而參考答案中,學生應回答「法律從來都絕不容許以非法手段或方式來行使集會、言論、遊行、示威等權利」及「所有刻意違法行為,都會削弱法治,並且可能威脅國家安全,以及令公共秩序陷入崩潰的危機」等觀點。

教協副會長、通識科教師田方澤認為影片及範本工作紙少提其他角度,「例如講國安法咁,過去一年社會一直有好多唔同睇法。例如《蘋果》(最近被指違反國安法)咁,課堂上又可唔可以討論呢?」他預期公社科的討論空間及課堂彈性較通識科為少,料學生學習意欲較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