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財經專題】
在虛擬經濟的世界,虛擬土地亦有價,早前一幅虛擬土地以高達400萬元出售,令市場嘩然。買家可在虛擬土地上起樓、設計,甚至搞活動,性質類似電玩遊戲SimCity。本報專訪最大虛擬土地平台之一的The Sandbox(沙盒)及其中一名大地主,了解買家為何要虛擬資產、也不購入頻創新高的香港劏房新盤。
據外媒報道,虛擬平台Decentraland今年4月完成一宗交易,有買家以57.2萬元(美元,下同;約444.5萬港元)購入一幅41,216平方米的網上虛擬土地,價格創歷史新高,售價可比本港約200方呎的新盤劏房單位。
事實上,虛擬土地與現實土地無論運作流程、還是交易方法相差無幾。買家可在不同的虛擬土地平台或交易所(Marketplace)買入土地,用戶可建立房屋、花園、娛樂設施、舉行音樂會、展覽NFT藏品等吸引人流,增加土地價值,繼而在二手市場如OpenSea等自由交易土地。以區塊鏈遊戲平台沙盒為例,其中的土地價值及代幣與現實貨幣掛鈎。
該平台提供166,464幅土地(約15.3億平方米),其中約74%作出售之用,而買家擁有的土地數量無限制;平台交易貨幣為自行研發的「SAND」代幣,SAND可於其他虛擬貨幣交易平台上再轉換成比特幣(Bitcoin)、以太幣(Ethereum)等。用戶亦可參與平台的免費遊戲,或出售原創NFT資產來賺取SAND。
一般地主還會收租、展覽藝術品、開派對、舉行代幣啟動儀式(token launching)、興建特別建築物等方式吸引人流、繼而令土地升值並出售賺錢。
現時Whale為沙盒的大地主之一,該公司以8萬元買入1,697幅地(約1,549萬平方米),佔該平台比例約1%。
Whale營運主管Annissa接受本報專訪時表示,最初投資虛擬土地,主要想找地方展覽及安放NFT藝術品。據追蹤NFT市場nonfungible.com數據,截至今年5月,Whale旗下虛擬土地總價值約419.1萬美元,較買入時升值逾28倍。
Annissa表示,地點絕對是購買虛擬土地的首要條件,「例如在CryptoVoxels(以太坊的模擬世界項目) ,大部份用家都集中發展Center City等中心地帶,就像CBD(中央商業區),越密集即人氣越高,故我們都在該地段購買大量資產」。為了支持虛擬世界持續發展,Whale購買土地後並無意出售套現,「希望先買地推動虛擬市場,越多人加入虛擬世界,就會創造長期價值」。
她指出,「我們將虛擬土地與傳統世界的房地產比較,發現虛擬資產發展潛力無限,未來虛擬世界投資只會越來越融入我們的日常生活中」。她表示,長遠目標是虛擬土地能帶動財務,持續產生穩定現金流等。值得留意的是,Whale作為虛擬資產投資公司,為了身體力行支持虛擬經濟,其出糧方式亦以加密貨幣Whale支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