儲局鷹鴿爭持未到分水嶺 股市難大散

儲局鷹鴿爭持未到分水嶺 股市難大散

【分析】

美國聯儲局會後聲明市場視為「放鷹」,本能反應挾高美滙及美債息率,惟10年期國債息率翌日已回軟跌穿1.5厘,各地方聯儲行行長言論,繼續鷹鴿爭持。財資界認為,美國即使加息也屬一、兩年後,市場未到鷹鴿分水嶺,暫無恐慌情緒或大散迹象,近日美債息跌價升,雖然反映部份高風險資產避險流向債市,但毋須過度擔憂資金急速流出新興市場。

尤其下半年本港續有新股招股及內地經濟偏穩,業界估仍有資金流入中港市場,港滙亦不致因美元強而大幅走弱。

投資市場具指標性的美國10年期國債息率,議息後曾高見1.59厘,上周五回落至1.44厘,美滙指數則未見腳軟,續升至92.2。

渣打金融市場環球區域主管陳銘僑認為,議息後債息及美元一輪衝高,是本能反應,市場早已折算了2023年加息機會很大的預期,只是儲局沒有明言,今次順應大勢講清楚,亦免得對通脹狀況掉以輕心,外界覺得當局放鷹即時回應,但市場並無恐慌情緒出現。與八年前美聯儲預示削債引發「縮減恐慌」不同,他謂現時即使後年加息,也是一、兩年後緩慢之事,資金不會視通脹預測或短息抽升,為急速撤離新興市場的導火線。

他反而關注美國因控疫及疫苗接種理想,經濟及消費強勁復蘇現象若能持續,推升美元及長債息年內或升逾1.7厘;相比之下,區內疫情反覆的新興市場(如次季東南亞表現),資金流走至美元資產的壓力便會增大。至於中港及南韓等東北亞地區,活動需求一直穩定,下半年續有吸引力的企業來港招股,內地經濟及控疫穩健,他相信仍有資金流入中港市場,港滙不會因美元強而走弱太多,有招股時甚至會俟近兌每美元7.75至7.76偏強水平,上市後資金調走才會引發港滙短暫波動。

專家料美元升勢難持久

對於儲局及市場路向是否鷹鴿爭持,東亞銀行(023)高級外滙市場策略師葉澤恒稱,局內委員續現意見或投票分歧,並不出奇,債息先升後回不是因通脹擔憂回落,是反映部份高風險資產避險而轉向債市,引致價格調整;但當前儲局縮表時間及規模仍待公佈,「市場唔使咁快驚定資金大幅流出新興市場」,外界對儲局早前聲明亦反應過敏,「夾硬」挾高美元升穿92關口,未必能夠持久,預料港滙仍能維持7.76至7.77區間上落,直至港美息差拉闊及期貨價有異動,才是關注訊號。

東方滙理銀行新興市場策略師張敬勤亦指,未覺市場進入鷹鴿分水嶺,議息聲明「只是由之前太多鴿,現在冇咁鴿」。目前至年底開始縮表計,當局每次聲明都會令市場更消化訊息攤銷震盪,他預期未來兩、三個月美國經濟數據仍然利好,只要儲局不突然超預期放鷹,投資者逐險胃納仍有支持,市場不會大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