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理課之:「要做作者肚裏的蛔蟲」 - 林夕

推理課之:「要做作者肚裏的蛔蟲」 - 林夕

「今天講推理,首先介紹東野圭吾的推理小說,請猜猜為什麼是他。」

「老師,我猜到。多產暢銷作家作品,容易消化,你想我們由淺入深,下一課才輪到松本清張。」

「非也,作品營養夠不夠豐富,視乎你吸收能力,與產量銷量沒直接關係。請猜猜為什麼要講推理小說。」

「老師,我猜到,上邏輯課壓力大,看推理小說是在推斷作者設計的答案,挑戰我們思考力、培養成為作者肚裏蛔蟲的判斷力。」

「說得好。推理小說讀者的樂趣與益處,正是不上作者的當,盡快看破刻意誤導的鋪排,讓意想不到在你眼中變成早已料到。好,今天以《微不足道的蓄意》為例子。主要人物是一個嬲字,校草校花為眾望所歸戀人,另一魯蛇暗戀校花之餘,也是他們死黨,於是結成三人行。此外,還有一名出場不多的校草粉絲。小說以校草在天台摔下死掉開篇,首先要分析是謀殺或他殺。」

「老師,校草有校花之戀,又有魯蛇為摯友,惹人妒忌,小說又不是死因法庭,自殺也要有動機。 」

「老師好有經驗,我的眼睛就是法庭,才看了基本故事佈局,不足十頁,就猜到兇手是誰,你們推理一下老師憑什麼?」

「我知,魯蛇動機太明顯,東野圭吾騙術那麼低級,又如何暢銷啊,那我也是西野圭吾啦就。首先要排除魯蛇。」

「對,看書先要查作者家宅,什麼極簡香港史,中日戰爭史,作者何許人,什麼背景,什麼出版社會讓他出書,那就有什麼立場。立場決定細節,不提某些事實,動機跟東野圭吾一樣,先不寫魯蛇暗戀校花細節,製造煙霧,讓讀者遲一點才懷疑魯蛇,有自以為:喔,我知道了的虛榮,這樣就中計了。」

「那麼,另一個有嫌疑的,就是死者校草的女粉絲,動機就是忍受不住校花校草穿花蝴蝶似的,在校園內炫耀幸福。要出人意料,小角色原來是大壞蛋,才有估你唔到效果。」

「非也。看推理小說,先看頁數,這是短篇小說,若戲份不多角色,要扭轉再扭轉而合乎情理,需要多長篇幅啊。這校草粉絲存在的價值,就是要讓你中伏。描述不多,有動機而沒提到證據,搞得神神祕祕的,更容易愚弄讀者。正如什麼外國勢力資助,始終沒提到金額,也會騙到人,當人證物證都變成機密,越像有陰謀,越多缺乏推理訓練的人會信以為真。」

「老師你再用這個比喻,我們推理下去,你就是殺校兇手了。不如明天再講,只講東野圭吾比較安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