與博士C、運輸S父子在凱旋廳喫茶,點解講到日本貨車落後於歐洲?有前因嘅,博士C在1970年代末期,年紀輕輕就去日本住咗兩年,當時日本國力騰飛,經濟繁榮遠勝中港台,日本人信心爆棚,覺得未來世界是日本的。博士C話:「嗰陣在東京感受到日本嘅氣勢澎湃,製造業征服世界,美國會落後,點知美國人同歐洲人在1985年強迫日本Yen升值,日本被打一棍,自此不振到依家,坐起度等中國追上嚟,追過佢……」
左丁山與肥仔K討論此問題好多次,認為中國大陸人及香港左派(現稱藍絲)屢屢將日本迷失三十年歸咎於1985年廣場協議(Plaza Accord),只係一套反美說法,與日本經濟發展現實不符合。日本當年出口橫掃全球,舉一個例子,1979年新力公司推出Walkman,全球暢銷,一直雄霸市場到21世紀初。日圓當年升值,其實合乎現實市場情況,於日本出口競爭力無損,但日本弊在行之已久嘅僵硬「僱員制度」(定時向大學招聘畢業生,毫無靈活性;論資排輩升級、終身僱用承諾、公司企業由上至下,上級領導有無上權威,社會不大鼓勵及支援個人創業),到了2021年,還未見有徹底改革,嚴重影響窒礙新世代科技創意發展。
2001年蘋果推出iPod,以極快速度打沉Walkman,而iPod本來之硬件設計便是由日本東芝賣畀蘋果嘅,蘋果軟件工程師將一件東芝唔識得利用嘅設計專利變成全球暢銷電子產品,2000年有美國科網股狂潮,雖然爆破咗,但過程中催生了亞馬遜,雅虎,Google等新興公司,日本就得個桔!此乃經濟制度與社會制度之分野,日本電子產品在20幾年來有乜嘢全球轟動嘅新產品?運輸S聽咗左丁山講述,立即話:「係噃,二十年來日本貨車不見有科技進步追上時代,幾守舊,新貨車完全輸畀瑞典,點解日本車廠唔識搞科技裝置呢?以前諗唔明,依家明白嘞。博士C反應快:「此又產生另外一個問題,新科技貨車要靠晶片,冇晶片就冇工開,唔怪得現時好多汽車廠停產,全球晶片供應短缺,後果嚴重!」晶片廠之王係台積電,台灣缺雨缺水禍及晶片廠生產,廠商要求雨,於是又要問天,講氣候變化!講climate change相等於講銀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