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愛基金僅夠用兩年 政府無注資

關愛基金僅夠用兩年 政府無注資

【本報訊】政府注資200億元的關愛基金成立10年,近年由基層「及時雨」淪為政府「提款機」,目前流動資金僅餘70多億元。關愛基金專責小組主席、勞工及福利局長羅致光(圖)在立法會表示,基金可動用資金可滿足未來兩年需要,但沒有回應現屆政府會否再度注資,「留番下一屆政府去諗」。

羅致光:留下屆諗

成立於2011年的關愛基金,獲政府先後注資200億元,據基金最新財務狀況披露,截至今年4月底,基金結餘約147.6億元,包括存放於金管局98.06億元及銀行存款約49.28億元,總投資回報和利息收入約57.37億元。基金於期內共推行59個援助項目,總承擔額約200億元,扣除尚未支付的承擔額後,基金目前可動用資金約70多億元。

立法會民政事務委員會昨日討論關愛基金,議員姚思榮指出,以往基金每年有投資收入約五億元,積存餘款較多,但隨未來使用的額度越多越大,積存的資金越來越少,令可動用資金減少,「政府乜嘢情況下,會再尋求立法會通過增加撥款?」

自由黨邵家輝則重提當年基金成立,是商界向政府建議各捐出50億元成立基金,「取之於民,用之於民」,毋須全部由政府出資,「當時候伸延出嚟其中一個最主要原因,就係因為商界有份去夾,一齊50億」。他認為,即使現屆政府任期將屆滿,但仍有能力和關係網,質詢政府有否再向商界募捐擴大基金。

羅致光表示,現時關愛基金可動用資金相信可滿足未來兩年需要,可運作至2023年年底,並指會於現屆政府明年6月30日任期屆滿前作檢討,但對於基金未來發展的角色,以及政府會否再度注資,「應該留番下一屆政府去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