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復旦大學數學教師姜文華殺害同校黨委書記王永珍一案,引起內地網民熱議。姜被捕後滿身鮮血,向警員表示自己在校內「受到很多陷害,很多惡劣的待遇」一幕,意外令大學教師升遷制度及校方高層打壓教師問題成為關注焦點。
姜文華殺人後,有指他因科研任務未達標,連續五年未能升為教授,被按機制解聘,故萌生殺意。不過劇情其後迅速逆轉。微博上有知情人士透露,姜2009年在美國羅格斯大學完成統計學博士學位,後又在約翰斯·霍普金斯大學等機構從事研究工作,在復旦期間,姜的論文亦曾在國際知名的權威學術期刊發表,且獲大量引用,其學術能力毋庸置疑。就連知名經濟學家也在微博發文,形容姜是天賦不俗的數學家。有內地學術圈人士則指,姜未能升職,真正原因是他曾得罪王永珍好友,故遭刁難,多次被王以「政審不合格」為由否決升遷。
有分析指,內地部分大學對教員以「非升即走」方式考核,早已為人詬病。內媒報道指,2018年武漢大學考核時,119人中僅四人通過,其餘人等同失業,淘汰率達97%。有圈內網民直言,「學術能力再強,沒有關係,沒有大佬,根本不可能混出頭」。至日前,復旦大學為受害人王永珍募捐時,就遭到網民留言洗版,表示要為凶手「姜老師」募捐。
殺人犯反遭大眾同情甚至叫好,在內地並非首次。2004年雲南大學學生馬加爵殺害4名室友同學事件轟動一時,惟網民隨後發現馬家境貧困,性格自卑,在校內又遭同學歧視,最後因口角殺人。馬加爵自此得到同情,有網民在他被處決數年後,仍發文悼念。2008年,上海「刀客」楊佳殺死6名警員,亦使他被奉為反抗强權象徵。
微博/冰川思想庫/《蘋果》資料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