藥石亂投的房屋政策(潘焯鴻)

藥石亂投的房屋政策(潘焯鴻)

坊間普遍將社會長期未有解決的困難現象視為「深層次矛盾」,掌握公權力的政府決策層,往往將之視為責不在我的前朝遺物,繼續因襲陳規,漠視政策錯誤和制度缺陷造成的不公義。以林鄭月娥為例,她着眼於讓更多人「上車」,而不理會其債務負擔,不理後果推出高成數按揭保證計劃,令中小型住宅單位呎價被牽動節節上升。與此同時,私人市場和公營資助房屋的單位面積俱越建越細,政府讓市民安居和改善居住質素的天職,變成製造樓奴承擔高成數按揭債務,給樓價升幅添加動力,同時令人忘記了居住得更好的原始而合理的期望。簡而言之,林鄭特首讓市民付出同一塊金,卻換來比先前更細的一塊磚頭和更巨大的債務。

6月初,財政司司長陳茂波面對立法會議員就樓價難以負擔的質詢時,回應稱市民供樓狀況良好而樓市交投暢旺,暗示香港樓價雖然冠絕全球,但仍處於政府接受的健康水平。陳司長幾句說話,不幸地反映歷屆特區政府都無心解決「前朝遺留」高樓價問題,亦懶得理會因而衍生出各樣社會及經濟問題。高樓價令香港居住和營商成本高企,甚至乎積累對銀行體系和經濟結構的危險,窒礙香港在國際上的競爭力和發展。

地產界立法會議員石禮謙接受報章專訪鮮有高調發表意見,恰巧特首跑馬仔熱身賽梁振英就房屋政策挑機林鄭,石議員相信是最接近各大地產商心中所想。他逐一評論歷任特首在房屋政策上的特性,褒貶共融,話中對工聯會就來得頗兇狠,問如何回應工聯會吳秋北議員對地產霸權的批評時,他回覆:「你罵地產商做甚麼?夠膽你罵政府高地價政策!很多是政棍,我希望新的立法會趕走政棍,要一班好的議員服務社會,解決社會矛盾!」

石議員的幾句說話,粗略評論了歷任特首都沒有運用適當政策解決樓價難以負擔的問題,更一語道破政府一直奉行「高地價政策」。在房屋事宜上,他概括道出房屋公義的五類人 :第一類當然是作為整個房屋政策的決策和負責人特區行政長官;第二類是市場的主控者發展商及其利益網;第三類本職監察政府運作的立法會議員;第四類是發展商眼中買得起樓的市民;最後第五類是現實角度不應買樓的市民。

政府的房屋政策是廢話一堆

論公營房屋,政府打從2014/15年度開展的《長遠房屋策略》,承諾加建公營租住及資助出售房屋。政府比任何人更充份掌握人口結構變化、樓宇老化、重建需要、家庭分支和實施調控措施,能夠準確計劃及確保未來10年的公營房屋供應,讓第五類人安居,甚至可以抑壓劏房和紓緩租務管制的壓力。2014年12月《長策》開展時,一般家庭公屋輪候時間是3.0年,六年後2021年3月,輪候時間跳升到5.8年。事實證明,過去兩屆政府的房屋政策就是廢話一堆。林鄭特首、發展局局長黃偉綸及運輸及房屋局局長陳帆這個組合的表現,比以往任何組合更差劣,坊間已經容許以單位數量計算而不論單位面積,縮小了的公屋其實已經為他們掩飾部份不堪,但他們似乎連土地供應和建屋進度的預測、計劃、管控和調節能力都特別低下,無法按《長策》計劃交出土地建屋,建屋進度因而年年落後。論問責制度,無能者早就應該落台!

論私營房屋,《長策》透過持續供應土地和規管措施穩定私人市場樓市。根據運房局公佈2020年底房屋統計數字,香港擁有287萬個永久性房屋住宅單位。另外,私人機構宿舍、大學學生和教員宿舍、政府和紀律部隊宿舍、被分拆改作劏房的單位、臨時房屋、新界僭建房屋、工業樓宇被非法用作住宅用途、月租式酒店房間、以及在囚人士等,估計這些居住方式抵銷了最少25萬個住宅單位需求。香港名義上擁有住宅單位的總量其實達到312萬個。以公佈的住戶平均人數2.8人計算,268萬個住宅單位已經足夠所有750萬香港人居住。亦即是說,截至2020年底,香港有44萬個潛在而空置的住宅供應,其中包括囤積在發展商手上未出售或以招標形式變相出售而持續空置的新落成住宅單位。本屆林鄭政府本來只是差之毫釐,通過空置稅立法,就可以將這些空置單位逼出市場,紓緩樓價升幅、租金高企和居住困難的社會問題。但林鄭特首決定臨門一腳踢出橫邊界外,放棄將空置稅三讀通過,該當何罪?!

(香港深層次矛盾系列十之六)

潘焯鴻

中科監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