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過兩日,《蘋果日報》就迎來26歲生日。但生日前夕又飛來橫禍,500名警察昨日封鎖蘋果大樓,肆意搜查新聞材料等近六小時,撿走最少44部電腦;壹傳媒兩名高層和《蘋果》三名新聞工作者被拘捕,罪名是違反國安法、「串謀勾結外國或境外勢力危害國家安全」;當局還威嚇新聞工作者要同《蘋果》保持距離、威嚇《蘋果》員工要小心。《蘋果》危在旦夕,當局藉打壓《蘋果》劃出重重新聞紅線、國安紅線,香港新聞自由岌岌可危。
去年8月,當局出動200警力搜查《蘋果》近九小時,當時還有所忌諱,避免留下搜查新聞材料、侵犯新聞自由的劣迹,但今次就動用國安法附表申請法庭手令,撿取新聞材料,更編織出利用新聞工作作保護傘從事危害國家安全罪行的新帽子,可以隨時隨意打壓傳媒,根本不再顧忌國際輿論的觀感。
就在早一日,李家超接受中國官媒新華社專訪時表示,國安法制止了香港的亂局,市民不用擔心因政見不同而被襲擊。諷刺的是,市民現在擔心的不是因政見不同而被襲擊,而是擔心因政見不同被拘捕、判監。從初選案,到大批區議員面臨被DQ,再到《蘋果》管理層及編採人員被拘捕,還如何讓國際社會相信,《港版國安法》如林鄭月娥所說,沒有影響大部份市民的自由?
林鄭還說國安法之下,並沒有出現當初大家擔心的不可以寫文章、不可以罵特首的問題,「這些表達自由的行為仍然繼續」。然而,當光明正大獲得的新聞材料被標籤為犯罪證據時,當履行天職的新聞工作者被標籤為罪犯時,當批評政權被標籤為危害國家安全時,試問香港人、香港傳媒的表達自由在哪裏?是不是可以說,港人要擔心政見不同而受到政府襲擊?
一年之內,《蘋果》兩度遭受當局針對性打擊,我們的員工所承受的壓力可想而知。《蘋果》社長、副社長、總編輯及動新聞平台總監被拘捕,三間公司資產被凍結,對《蘋果》繼續出版的影響不言而喻。但是《蘋果》能否存在,不只取決於當局的打壓程度,更取決於《蘋果》讀者。曾經享有新聞自由、言論自由的香港人,豈會輕易放棄自己的權利,豈會輕易放棄又愛又恨的《蘋果》?
當局如今未正面回應是否要達到7.1前令《蘋果》出不了報紙的目標,但這恐怕已不是敢不敢直接關閉《蘋果》的問題,而只是不想讓事件與7.1中共建黨百年這個偉大日子拉上關係。但威嚇新聞同業、威嚇《蘋果》員工,甚至威嚇市民不要同危害國家安全罪犯同流合污,就可以嚇窒《蘋果》員工、嚇窒《蘋果》讀者和訂戶嗎?就可以達致讓《蘋果》自動停刊的目的嗎?
筆者去年評論警方搜查蘋果大樓的文章標題是〈讀者在作者在,《蘋果》會撐落去〉。相隔十個月,當局的打壓、威嚇持續升級,在炎炎夏日令人不寒而慄,但讀者、作者擁抱《蘋果》的熱情並沒有降溫。有讀者留言:「感謝你們的堅持,無論明天的路有多艱難,一定會並肩而行。」是的,這也是我們要說的:「感謝你們的支持,無論明天的路有多艱難,一定會並肩而行。」也一如我們致讀者信所說:「《蘋果日報》仝人定將繼續忠誠地緊守崗位,為迎接黎明來到的時代,奮戰到底。」
李平
周一至周六刊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