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家分析】
【本報訊】軍事評論員黃東向本報指出,今次美國對台售武顯示美台軍事合作越來越密切,以前不會對台出售的武器也陸續開放,「差在台灣有冇錢買咁多」。有台灣學者認為今次武器重點是能夠分享美國的數據,戰場上做到情報互通,然且立即改善台灣火力問題。
黃東稱「海馬士」系統已在美軍使用多年,近年獲太平洋的美軍和海軍陸戰隊重用,皆因該武器機動性強,可由運輸機運載,「打完人即刻撤,彈性好大」,而台灣的公路網絡發達,亦有助「海馬士」系統發揮威力,加提升台灣軍隊防禦大陸進攻的能力,「先射導彈消滅咗你一堆船,(解放軍)差不多埋岸才發射火箭炮。」中華戰略前瞻協會研究員林穎佑表示,這些武器最立即改善了台灣的火力投射的問題,足夠防衞近岸近海的反登陸。他稱更為重要的是,這些武器跟美國有連線,美國可將偵蒐得來的數據給予台灣軍隊,變成台灣軍隊可與美國做到戰場情報互通。
台灣陸軍退役少將于北辰留意到北京在本月15日有28架軍機擾台才剛過數天,美國及台灣就公佈軍售簽署。
不過智明研究所研究總監許楨分析,簽署時機毋須過份解讀,稱「任何美國軍售程序都是複雜而嚴謹」,只能按部就班,故「任何一方都難以由政治理由控制軍售時間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