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我來講,《叔•叔》最大的疑案,並非導演既然不辭勞苦深入銀河桑拿陪姐姐妹妹食大茶飯,點解唱《三嬸浴堂春》唔唱成套,話分兩頭介紹該會所著名的卡拉OK毛巾生旦粵曲競唱,而是幾次播放時代曲,為什麼是國語的《微風細雨》,卻不肯採用同一首歌的粵語版《昨夜的渡輪上》。從人物背景角度看,六十年代游水赴港的計程車司機阿柏,迎頭撞上的雖然應該是姚蘇蓉和藝霞歌舞團,比較夾口型的倒不會不是許冠傑的「我哋呢班打工仔」,邁進八十年代揸車聽無線電,《微風細雨》和《昨夜的渡輪上》任佢揀,答案毫無懸念,老來釣魚擦出淡淡愛情火花,縱使「微風伴着細雨,像我伴着可愛的你,看着我看着你,看這世界多麼美麗」洋溢的少女心非常應景,我就不信他未卜先知,將國語版凍結在回憶庫。當然,挑了寶島歌王青山的錄音,知情圈內人個個按捺不住會心微笑,然而如果用劉德華廣東版,不也有類似的「盡在不言中」效應嗎?
最重要的,是論歌詞訊息量,《昨夜的渡輪上》實在遠遠超前,作為緬懷舊香港的催情劑,好過弘揚台灣好的《微風細雨》多多聲:「夜渡欄河再倚,北風我迎頭再遇,動蕩如這海,城在兩岸凝神對視。霓虹伴着舞姿,當酒醉如同不知,日後望這方,醉中一切無從抓住。」副歌簡直是神預言:「渡輪上,懷念你說生如戰士;披戰衣,滿載清醒再次開始。」恕我唐突越俎代庖,搶了張叔平的金鉸剪任意揮舞,結尾加插一組空鏡頭,由這首歌托底,恐怕多少有點來如春夢不多時去似朝雲無覓處的意境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