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醫生,我需要減肥嗎?」一位體重達80公斤、BMI 33的準媽媽苦惱地對我說。
我剛剛為她完成一結構超聲波,正伸展一下自己有點兒震抖的右手,深呼吸,只說了一個字:「不!」
體重超標,甚至肥胖,在現今社會越來越普遍。大家不妨利用身高體重指標(BMI,即是以懷孕前的體重(公斤)除以身高2(米2))來看看自己是否超重。如果計算出來的數值介乎25至29.9的話,就屬於超重;如果介乎35至39.9之間,就是肥胖。BMI越高,懷孕目標體重增幅越少。如果你的BMI介乎25至29.9之間,懷孕時你的體重增幅大約是7至11公斤,如果BMI超過30的話,增幅則約5至9公斤。
超重或肥胖並不代表你有福氣,反而會增加多種懷孕的風險。對於媽媽而言,BMI數值越高,血壓高、妊娠毒血症,血栓塞、妊娠糖尿病、早產、產程過長、緊急剖腹取嬰手術機會率、和產後出血等的風險就會增加。對於BB而言,媽媽過重或肥胖,會增加BB自然流產、早產、胎兒夭折、神經管缺陷、巨嬰、長大後肥胖和糖尿病的機會。對於醫護人員而言亦是一項挑戰,很多醫療檢查程序的難度會相應增加,當中如抽血、打鹽水針(「點滴」)、超聲波(尤其是結構超聲波)準確性、無痛分娩、全身麻醉時插喉、剖腹取嬰手術等。
面對這種高風險的懷孕,準媽媽應該怎樣做呢?首先,懷孕期間絕對不適宜減肥,因為刻意減肥會使BB缺乏重要營養素,對BB造成傷害,減肥這項艱巨工程還是留待產後才進行吧!媽媽更應專注「適」飲「適」食及適量運動。大家都可能遇到類似的問題,家人或長輩都會勸你為BB健康着想而多吃一點,然而這是正確嗎?事實上,在早期和中期懷孕的時候,準媽媽只要正常飲食便可,毋須特地食雙份食物,到了懷孕後期,你每天也只是需要額外大約200卡路里就已經足夠了。所以,選取合適的食物最為緊要——原味低脂乳酪加一隻香蕉,或是40克的薯片,同樣會為你帶來200個卡路里,那麼你會選擇那一項呢?
對於體重的控制,下期會繼續為大家詳細講解。
蘇振康 婦產科專科醫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