機電署研發 智慧公廁監測廁紙皂液用量

機電署研發 智慧公廁監測廁紙皂液用量

【本報訊】洗廁所都要有「智慧」。機電工程署擬將全港17個公廁變身成「智慧公廁」,利用新科技監察廁所內有否臭味,以及廁紙、洗手液等用品是否已經用完,有助改善公廁清潔及管理。機電署人員亦研發了智能清潔馬桶「機械人」,兩分鐘即可自動洗完一個馬桶。

製機械人洗馬桶 人手推動

機電署署長彭耀雄昨向傳媒介紹創新科技的應用方案,其中正與食環署及康文署合作,在全港17個公廁應用新科技,監測廁所內環境包括氣味、濕度,亦可知道廁所內的廁紙、洗手液使用情況,以及是否有設備需要維修等。當中兩個「智慧公廁」將於下月率先完成安裝,其餘可望今年內至明年初安裝完成。

彭耀雄指出,署方亦與生產力局合作研發「智能馬桶清潔系統 」,可以影像自動分析馬桶的衞生情況,按照骯髒程度選定清潔模式,再利用機械臂及刷頭,加入清潔劑清洗馬桶,只需1.5分鐘至2分鐘就可洗完。目前正於機電署總部的廁所試用,估計最快明年初可正式推出。由於「洗馬桶機械人」需由人手推到馬桶前使用,不會令清潔工人失業,但可減輕他們的工作負擔。

彭耀雄又表示,為預防經常發生的扶手電梯「炒梯」事故,機電署也研發了「智能自動梯實時監測系統」,在齒輪板上設感應器,可利用手機程式實時監測扶手梯部件的狀況及是否有外物楔入,有助減少事故,機管局及港鐵亦有意採用。

他又表示,機電署配合疫情發展,使用科技協助各部門抗疫,包括在疫苗接種中心內的疫苗冷藏系統裝置遙距監察系統,實時監控疫苗存放在合適溫度;其他如消毒機械人、非接觸式升降機按鈕等,並已於政府場地試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