昔日「風之子」陳敬然走得比別人快,24歲結婚、26歲做爸爸、28歲退役、34歲繼承「金牌教練」艾培理(Rene Appel)接掌滑浪風帆總教練至今六年,他笑言自己的工作是「世界級打雜」,下月東京奧運他有這願望:「只要有帆手企喺奧運頒獎台,就係我去做其他事嘅時候。」佩服他還未到不惑之齡卻不留戀高薪厚職,敢於跳出舒適圈。
記者:徐嘉華
攝影:羅錦鴻
訪問在大美督水上活動中心進行,那天剛好是體育節滑浪風帆賽,阿Ying(陳外號)沒坐上教練艇,反而混入選手中比賽,還不時跟同場兩位東奧代表鄭俊樑及陳晞文說笑:「如果我贏咗你哋,就換我去東京奧運!」
眼前38歲的阿Ying,無論髮型、身形及談吐舉止跟10年前剛退役時一個模樣,他得意的說:「𠵱家身形比做運動員嗰陣仲fit!」訪問後他傳來一張大肚腩舊照並解釋:「2011年退役後去咗讀書,好唔願意接觸運動,始終做咗全職運動員12年,讀書嗰2、3年一啲都唔想運動,後來做署理總教練嗰陣好大壓力,食多咗甜品,有日我坐喺梳化食雪糕睇電視,突然間阿仔拍拍我個肚話:『你有個大肚腩喎』,當時我嘗試去練腹肌,發覺跟咗我廿年嘅腹肌唔見咗,我即時同自己講:『唔得喇』。」之後他節制飲食及勤做運動下終找回腹肌。
中五後開始投身全職,在12年運動員生涯中阿Ying曾是「風之后」李麗珊師弟,亦是艾培理得意門生,曾奪兩屆亞運金牌,2008北京奧運他取得RS:X第6名,至今仍未有香港男將打破,他無悔為家庭及兒子在28歲退役,唯一耿耿於懷是2008京奧:「做運動員令我最回味就係京奧,就算幾十年後望番轉頭,作為奧運代表,對運動員有個深層意義,當時唔可以踏上頒獎台係個遺憾,呢個亦係我做教練嘅目標,好希望我嘅運動員比我做得更好,我會用最大努力幫佢哋企上奧運頒獎台,呢個係我答應Rene要做嘅事。」
問阿Ying下月東奧是否達成目標的時機,他先賣關子,再問他若真的有帆手踏上頒獎台,是否真的會退下?他想也不想說:「到時我哋就喺另一平台再見啦!」
其實2011年28歲退役時,阿Ying沒想過要做總教練,當時他去了浸大做超齡學生,就是想看看風帆外的發展,同時亦開始做家中「打雜」,每天上課外就是接送兒子上學:「我讀書係想喺社會唔同崗位去服務,讀書嗰幾年我加入政府嘅『運動員政策委員會』,希望以唔同角度推廣體育。」浸大畢業後找工作之時,艾培理一句話:「邊度令你發揮最大功效,你就應該去嗰度。」造就阿Ying「世界級打雜」這條路。
祖籍荷蘭的Rene,從1989年來港任教到2015年3月退休的26年,令香港滑浪風帆到達世界之巔,代表作是李麗珊1996年亞特蘭大的歷史性金牌,至今仍未有人打破,還有在7屆亞運累積6金9銀2銅,其中2金1銅來自阿Ying,還未數出過多少世界冠軍;繼承神級教練,阿Ying執掌署理總教練時已壓力大得超乎想像:「嗰時後生咩事都好進取,要自己朝朝早八點前覆晒所有電郵,每日運動員訓練嗰陣都一齊落水,搞到每日嘅時間都唔夠用,每日瞓醒都好頭痛,日日要食止痛藥,糾結咗一段日子,好彩讀書學咗『時間分配』,將每件事分優先次序,最後用咗半年先消除到壓力。」
阿Ying承認作為年輕教練的好處是夠貼地、沒代溝,容易理解運動員,訪問這天他有足夠體力跟運動員一起比賽,賽後還大玩wing foil(風翼水翼),平時交叉訓練如越野單車、下山單車及滑水等,他都親力親為,唯一難倒他的是要全方位顧及運動員:「幫運動員進步同企上頒獎台,都係教練嘅工作範圍,好似女子成人隊,曾經有選手同我講因為生理周期影響表現,所以我形容教練係『世界級打雜』,唔易做㗎,但我鍾意呢種挑戰,亦係作為教練嘅成功感。」
眼前最大的挑戰是下月底東奧,上屆里約奧運,港隊提早三個月到當地集訓,但疫情令東奧充滿變數,自去年2月澳洲世錦賽後,港隊一直留港訓練,沒比賽、又未能提早到日本江之島集訓下,阿Ying認為今次東奧是對教練團隊的一次考核:「疫情令東奧嘅教練好突出,因為你制定嘅訓練冇得跟任何隊伍合作同比較,我好期待比賽嘅成績,今次上到奧運頒獎台嘅運動員,一定係夠堅持同不斷要求自己,我相信一個成功選手,唔需要太多比較或比賽都可以做得好。」
在今次大美督風帆賽,除阿Ying粉墨登場,12歲兒子陳靖亦參加少年組比賽,父子在水上沒特別互動,阿Ying坦言兒子學習滑浪風帆到現在已數年了,但兩人不會討論風帆的事:「我覺得去啟發佢同埋身教,比教佢點做仲重要。」有1子1女的阿Ying有個幸福家庭,自己的奧運獎牌夢就寄託在一班年輕帆手上;他接掌總教練這六年多,運動員的成績也不錯,2016年里奧,鄭俊樑獲男子組第八名,2018年雅加達亞運港隊共奪3銀,下月的東奧確實令人期待。
手機用戶請按此放大圖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