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地議題作為特首前哨戰的虛妄(梁啟智)

土地議題作為特首前哨戰的虛妄(梁啟智)

本土研究社日前發表調查,揭露香港政府對新界棕地問題的掌握嚴重過時,追不上近年棕地的快速擴張。其中部份新增棕地更入侵郊野公園範圍,足見政府部門執法不力,沒有好好保護香港珍貴土地資源。把本土研究社的報告和近日林鄭月娥和梁振英就土地問題的交鋒對讀,足見在香港的畸形政治制度之下,以為可以繞過政制爭議,通過解決民生問題來達至社會穩定,只是執政者一廂情願的幻想。

政府於2019年首次公佈官方棕地數據,惟數據來源嚴重過時,也未有適時更新,例如有2017年便已被開發的大片棕地並沒有納入官方數據庫。過時和不完整的數據帶來兩個問題。第一,政府口口聲聲說只發展棕地不足以應付香港土地需求,所以才要搞「明日大嶼」。既然政府對棕地擴散本身也沒有清楚掌握,市民又如何相信一定要搞「明日大嶼」這個結論?第二,政府對填海可帶來的環境問題總說有辦法管理,不用擔心破壞環境。既然現有的郊野公園正被棕地入侵政府也不知道,市民又如何相信政府可以管好填海造陸的千億工程?

本土研究社的調查方法透明簡單,一般人都可以重複驗證,足見政府數據的粗疏。畢竟香港的原始地理數據相當公開,舊至上世紀六十年代,最新至2020年12月的高空圖片也可以在政府網站免費下載。連民間也可以輕易從政府的公開數據當中監察得到香港的棕地擴展,政府卻反而後知後覺,正常人不禁會問:政府是做不到,還是不去做呢?可以想像,如果政府用實施國安法那種力度來處理棕地問題,把跟蹤異見人士的心力拿來追查違規土地開發,香港的土地問題應該早已解決了一大半。

有趣的是,在同一時間,林鄭月娥和梁振英正就土地問題隔空交火。梁振英近日高調提出發展大欖郊野公園70公頃土地,以興建居屋緩解市民置業需要,輿論普遍認為梁振英提出房屋問題是為競爭下屆特首做準備。中國主流觀點認為香港的問題源於民生,其中房屋問題最為突出,政治問題只是市民受煽動而起。現在政治問題已被「解決」,當然要根治民生問題。梁振英提出發展郊野公園時也指出現時立法會已沒有拉布,所以有關建議可行。對於梁振英的攻擊,林鄭表示要長遠謀劃,不能只看單幅土地或以某一特定供應數目作為結論。

坦白說,一般市民看雙方就土地問題對陣,恐怕普遍不會特別投入。畢竟上屆特首選舉已充份說明,誰人當選已和民意喜惡脫鈎。新一輪的選舉制度修改,更是直接中途拿走民主派辛苦贏得的區議會代表席位,赤裸裸的踐踏民意。市民對下屆特首之爭不感興趣,全在情理之中。

製造爭執多於解決問題

就算我們真的要去分析雙方所持觀點,亦不難發現這是一場「假辯論」,是為製造爭執多於解決問題。這兒我們回到本土研究社的報告:香港還有很多土地可供發展,只是管理不善沒有被適當利用。僅在元朗區被政府遺漏的棕地已超過200公頃,隨時可供政府徵用,既不用花費千億在大嶼山填海造地,也不用破壞環境在大欖開山劈石。

政治人物一方面拿土地問題大做文章,同時忽視棕地作為香港最嚴重的土地資源浪費,如此落差說明了甚麼?為甚麼棕地問題碰不得?時至今日,即使普羅大眾也十分清楚,新界的土地利益背後潛藏千絲萬縷的權力關係。要善用新界的土地,必須先重整相關的權力關係,偏偏政治人物在這問題上完全不哼一聲。

回到上屆特首選舉,林鄭打倒昨日的我暫緩執行處理丁屋僭建,換來鄉議局全體提名林鄭出任特首。僅是丁屋僭建尚且如此,更大的蜂窩還有誰敢碰?市民看在眼內,已知在此制度下要政府扭轉當前的土地政治是天方夜譚,也不會相信任何「土地大辯論」是全面和真誠的。公眾對政府解決問題失去期望,樓價於是繼續飆升。要大家相信從政者有魄力解決土地問題?廢話少講,就從解決土地政治的問題開始吧。

慢着,不好意思,按照新的選委會組成方式,雖然區議會的代表都被取消了,鄉議局的議席卻獲全數保留呢。

梁啟智

時事評論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