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行時空】港產片點解難撈? - 商飛人

【平行時空】港產片點解難撈? - 商飛人

上期講疫下旅行社,今期講講香港電影業。執筆之前做了reseach,發現外國大型片商去年起相繼容許新戲或新劇集於OTT平台上畫,有些甚至索性放棄戲院,直接網上上架新作。那邊廂香港片商還得日夜寄望戲院重開、加開場次、政府放寬入座人數等。外國得,點解香港電影唔得?

電影及電視娛樂製作公司華納兄弟、環球影業及迪士尼一改將電影僅於戲院上畫的模式,改由經網上串流平台同步上畫。然而,香港本土電影發行基本上沒有轉型的空間。有電影製作兼發行商業內人士透露,外國電影可以行以上玩法是因為OTT平台出價相當高,內地平台如愛奇藝亦願意付出高價錢吸引片商賣片。

即使香港有Netflix、HBO,考慮到港產片觀眾人口少,相比一套可面向東南亞市場的韓國電影,在未知電影口碑的情況下,他們買斷本地電影於平台上畫的機會渺茫,即使有幸被看上,只會以極低價接洽片商,或「電影公司諗住唔上戲院,上Netflix?Netflix都未必會睬你」。

目前本港戲院的容納人數雖然由50%增加至75%,但票房收入未有同步回升。以2018年疫情前一部電影於平日全日票房至少達300萬元計,今天平日票房跌至不足100萬,即在入座率上限已放寬至75%的時間,一部電影平日票房跌幅仍達67%。戲院狂推優惠入場是另一票房收入大減的原因,片商只可被動地與戲院一同承擔瘋狂優惠背後的成本。

綜觀環球影業,香港市場數一數二難撈。寫完呢篇文,我趁端午假期看了港產片《濁水漂流》,大推,本土電影還得靠自己人支持下去。

商飛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