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阿信老馬利 - 鄧達智

香港阿信老馬利 - 鄧達智

歐錦棠一身兼編、導、演,萬斯敏領銜主演《香港老馬利》經歷疫情蔓延影響,一年多一推再推,延至上週,從上環文娛中心搬到西灣河文娛中心,終與觀眾會面。

失約「老馬利」家族成員準備的開幕演出位子,購票獨自在週六下午全院滿座邊皮角落安靜觀賞,對老同學祖母的傳奇重新體驗;雖然兩小時的演出,只能挑出揭陽謝門黃氏如何早在1904年已隻身帶着三名年幼兒子從潮汕家鄉逃難到香港求生的幾抹片段,若要全盤將故事演繹,大概必須以長篇電視劇,或電影三部曲分三集才可點出老馬利真人真事的精髓與細緻;對,老馬利就是港版阿信,如假包換有血有肉的阿信。

中學同窗年齡跟自己相若,一直弄錯他祖母老馬利的傳奇發生在韓戰期間,地域在灣仔、在尖沙咀⋯⋯

歐錦棠的戲劇還原了事實,將時間扯回老遠的清末民初;不肖丈夫賭博成癮輸掉了原來富裕大家族的一切,為逃避兒子被賣,在同鄉姊妹安排下,揹着西方傳教士教曉鄉里村民製作的抽紗(手製 Lace),飄洋來港謀生。

上世紀初潮汕人士聚居地區為石塘咀西環一帶,三角碼頭潮州勢力範圍的世代。從英資、美資碼頭及船隻開始,銷售中國農村勞力、婦女家庭作業經濟效益手工藝;只要有西方傳教士,便有命名為威尼斯、比利時、法蘭西等等不同品種抽紗,從德控山東、八國分配江浙、英國為首潮汕、香港等省市,製作出西方買少見少手工藝喱士(抽紗)。

抽紗,跟筆者剛好有一段深刻的緣份,曾為山東及上海外貿抽紗公司任顧問及總設計師,對抽紗在中國發展史略知。山東抽紗讓我製作了「工、農、兵」系列,那是我的事業其中一道分水嶺。其後,上海抽紗讓我製作系列劍指紐約與米蘭;一齊是緣、如是因如是果,那年1989,6月之後,一切被迫暫停。

總而言之,老馬利憑藉家鄉精工製作,自被稱為「廣東抽紗」,實質以潮汕為主的手工藝在異鄉香港殺出血路,後來廣納鄉里來港製作潮汕樟木櫳並一應特色精製工藝,不單止提供了謝氏家族幾代優質生活,也為鄉里打開來港謀生之路。60年代瑪嘉烈公主訪港,曾親自探望以港人身份為榮,已極高齡的榮譽巿民老馬利,媒體廣泛報道。

同學Lawrence為老馬利眾多孫輩中,至年幼的孫子,那些年他們家在面朝零丁洋的咖啡灣海濱懸崖上的別墅已夠神,祖母老馬利才是True Legend。疫情打消了親自回來觀劇的意願;理所當然,將劇細看,然後匯報遠在紐約長島的老友記。

電郵:[email protec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