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消委會報告】
【本報訊】網購在疫潮下成為新常態,轉運及集運服務公司應運而生,消委會去年接獲399宗相關投訴,比前年急升1.2倍,今年1至5月亦有100宗。消委會實測12間轉運及集運公司服務及收費,發現因應計算重量的方式不同,運費最多可相差近一倍,運送速度亦由5至22日不等。
消委會以一般消費者的身份測試12間轉運公司,部份除了海外地區之外,並涵蓋內地運送服務。消委會4月至5月進行實測,從日本網站選購三類商品,分別為易碎品、較輕但體積較大的商品及較長的商品,透過該12間轉運公司把貨物由日本轉運至香港。
結果發現,轉運服務按貨件重量及中轉倉所在地區收取運費,量度重量的單位分磅和公斤。12間公司中,八間以磅為收費單位,由每磅22至38元不等,相差逾70%;另三間以0.5公斤為單位,每單位收費則由25至30元,換算即每磅約23至27元,相差20%;另有一間以每公斤48元計,即每磅約22元。
實測發現,最終運費會受不同方式計算貨件重量影響,按實際重量會較體積重量划算。有七間公司按貨件的實際重量、即商品連同運輸包裝的重量收費,轉運三件包裹的總收費由176元至254元不等,平均收費為201元。餘下五間公司則按體積重量收費,由264元至528元不等,平均收費為395元,兩種不同計算方法收費相差近一倍。
實測又發現,12間集運公司的運送速度不一,由5日至22日不等,其中GPSS HK最快,只需五日;最慢是MillionDEAL,需時22日。
在消委會實測期間,包裹送至Buyippee的日本中轉倉後,其系統紀錄指包裹的長闊高為48x43x40厘米,需以體積重量16.512公斤計算,運費連手續費共870元。實測員認為包裹的尺寸及運費不符預期,該公司在查詢後承認量度錯誤,更正尺寸為36x26x16厘米,改按實際重量1.1公斤計算,運費連手續只收95元。該公司解釋,因自動量度貨件重量及尺寸的機器可能出錯所致。
實測又顯示,一個包裹4月22日送至Gobuyship的日本中轉倉,惟該公司系統未有將包裹入庫,實測員多次查詢後,該公司指包裹上的會員編號與登記的電話號碼不相符,系統並無相關電話號碼紀錄,但實測員登入系統查看,確認資料無誤,其後該公司將包裹運送抵港,最終實測員於5月17日取貨,發現包裹上的會員編號等資料正確,並非如該公司所述。
此外,消委會發現該12間公司均表明,如確定貨件遺失為公司所致,會作出400至1,000元不等的賠償上限,惟部份表明不會為損毀貨物作賠償,甚至不會退還運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