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訊】居住天水圍、感染N501Y變異病毒株的17歲少女仍未找到染疫源頭。衞生防護中心昨日公佈,從患者家中雪櫃冷藏格,一個預先包裝泰國急凍鱷魚排骨的環境樣本對病毒檢測呈陽性。專家認為是患者污染包裝,而非從包裝感染病毒。「樓上」證實是其產品。
本港昨新增兩宗輸入個案,兩名患者皆來自印尼,其中一人帶有L452R變異病毒株,她本月11日從印尼乘坐CX798抵港,入住何文田九龍維景酒店,14日開始發病。當局宣佈下周一起收緊從印尼來港的登機及檢疫要求,即使已完成接種兩劑疫苗,亦要接受21日酒店檢疫,較現時要求的14日多七日。
至於早前確診的17歲少女仍未出院,患者居住的天盛苑P座盛譽閣、其確診母親到過的大埔政府合署四樓北大埔社會保障辦事處、大埔超級城食肆牛陣及順福護老院,今日須再強制檢測。中心與港大微生物學系講座教授袁國勇團隊前日赴少女家中及到過的處所檢取逾60個環境樣本,包括三個取自患者家中雪櫃冷藏格的環境樣本。檢測顯示,一個預先包裝泰國急凍鱷魚排骨的包裝表面樣本對病毒呈陽性,個案的流行病學調查和個案追蹤仍然繼續。
樓上燕窩莊昨晚在facebook發帖,承認涉事鱷魚排骨屬該公司產品。公司引述衞生防護中心稱,染疫少女曾在打開雪櫃時打噴嚏,暫沒足夠證據顯示,少女經包裝食物表面感染病毒。公司指因應事件,回收下架同一批次產品,如顧客需要退貨,可到各分店辦理。
食安中心表示,已要求食品商暫時停售有關產品,並供食安中心抽取產品進行檢測。截至今年5月底,食安中心已抽取超過一萬個食物及其包裝樣本作病毒檢測,所有樣本呈陰性反應,當中包括超過40個相關的泰國進口鱷魚產品。中文大學呼吸系統科講座教授許樹昌接受商台查詢時指,17歲少女向衞生防護中心指,曾在打開冰箱時打噴嚏,故較大機會是少女的飛沫污染了冷凍食品包裝。袁國勇表示,單憑化驗結果未足以判斷患者接觸帶有病毒的包裝感染,抑或是患者把病毒沾到包裝表面,換言之,染疫源頭仍然未清楚。
港大感染及傳染病中心總監何栢良接受港台訪問時認為,透過包裝表面感染病毒的機會微乎其微,他估計患者打開雪櫃處理食物時,因曾用手接觸口鼻而污染食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