胚芽故事 ●跨仔跨女 想父母接納  不要抹殺 他們內心的色彩

胚芽故事 ●跨仔跨女 想父母接納  
不要抹殺 他們內心的色彩

生而為男,卻一直自覺是女仔;又或者,生而為女,卻自覺其實是男仔。跨性別人士的人生路,從來不好走。跨性別的傾向,有些打從幼稚園開始,已模糊地覺得自己屬於另一性別。他們一路孤單走來,最渴望的是得到父母的認同,接受他們內心的色彩。Liam和Pinky是其中兩個例子。

“認識「跨性別」呢個term之後,我知道,我係transgender,我係跨仔。”

19歲的Liam是一名「跨仔」,即出生時是女,但卻自覺為男。Liam說自己從幼稚園低班開始,覺得自己是男仔的感覺已經很強烈。他經常跟媽媽說「我係男仔」,又不願意穿校服裙。

不過,小朋友總敵不過成年人的安排,Liam說自己被迫在「女仔」的角色下由幼稚園升到小學。然而,小學時他依舊討厭穿校服裙,期待PE堂的日子便可以穿波褲,「當時不認識跨性別這個字,總是不知怎樣形容自己。」直到中學,他開始從互聯網搜索更多資訊,一看到「跨性別」這形容後,一拍即合,「從那時開始,我知道,我是transgender,我是跨仔。」

跨仔 成功爭取穿男生校服

直到十五、六歲的青春期,他討厭自己日漸女性化的身體。Liam說:「當時簡直是非常之厭惡女性的發育。」直至有一天,他瞞着父母直接去找醫生,提出希望服用荷爾蒙,並請醫生寫信給校長。他憑着這封醫生信,終於說服校方讓他在中五和中六兩年,可以穿男生校服上課。

Liam說,父母後來發現他去找醫生,和他激烈地大吵一頓,接下來雙方爭吵了一段很長時間。然而,畢竟一家人血濃於水,父母見他長期不快樂,學業成績滑落,一年多後態度終於軟化,到現在媽媽更支持他忠於自己做一個男人。現正修讀葡萄酒管理研究課程的Liam是跨性別青年組織「跨青時刻」的創辦人兼主席,活躍跨青有逾80人,「媽媽很支持我搞這些活動,爸爸現在當我是兒子。」 Liam高興地說。

Liam:「媽媽支持我搞跨青活動,爸爸都視我係兒子。」

幼稚園時的Liam。受訪者提供

“我無法逼自己做男仔,我真係做唔到,我根本唔係!”

23歲的Pinky這天以一身Pink Lady的打扮出現。她最愛粉紅色,穿上吊帶短裙,戴上耳環,時而拿起唇膏補補。她聲線溫柔,動作比一般少女更嫵媚。她是一個「跨女」。

所謂「跨女」,是指出生時是男性,但在性別認同上卻視自己是女性的人。Pinky出生時是男仔,爸爸媽媽因一索得男而高興,她跟Liam一樣,在幼稚園時期、開始懂得區分男女時,總是矇矇矓矓覺得自己是女仔。「幼稚園時沒有想太多,但到了小學,就已經很強烈地覺得自己是女仔。爹地媽咪讚我乖仔,我內心很想他們叫我乖女,但我不敢跟他們說。」

跨女 終得媽媽認同獲贈唇膏

小學的她,最喜歡粉紅色,喜歡Hello Kitty、Melody和Little Twin Stars。「我從小就跟媽媽說,我鍾意粉紅色。但媽媽每次都命令式跟我說:你係男仔,你應該鍾意藍色!」Pinky說。儘管如此,她的內心總是告訴自己是女仔。小學生不懂人情世故,Pinky坦率展露自己女仔性格,常常和女同學玩,結果惹來同學們的欺凌,集體嘲笑她「乸型」、「女人型」。

Pinky一直不敢告訴爸媽,常常獨兒躲在房間裏哭泣。升上中學,她學懂保護自己。雖然她討厭穿男生校服,但也盡量低調,更逼自己去做一個男生。然而,「我真係做不到,我根本不是男仔!」兩年前,她在外國留學歸來後,向醫生求助,要求服用荷爾蒙,堂堂正正做一個女生。爸媽知道她的心意,一時無法接受,媽媽更試過嬲到拂袖而去,令Pinky更感孤單。

兩年下來,幾經Pinky努力解釋,爸媽終於漸漸接受兒子成了女兒。有一次,媽媽去旅行後甚至送來唇膏手信,Pinky說:「我很開心,他們終於接受了我。」

Pinky:「唔係我揀做女仔,而我本來就係女仔。」

十二歲的Pinky。受訪者提供

Pinky的隨身物,全都是粉紅色的Melody。

跨性別路崎嶇 大多自小已有認知

跨性別,又叫transgender,泛指對自己的性別認同和自己的生理性別不一樣的人。長期研究跨性別議題的教育大學特殊教育與輔導學系副教授郭勤博士表示,本港有一群跨性別人士,他們在職業上各有所長,有醫生、金融專才、工程師,也有大廚。

曾有父親 滾水淋「跨女」兒子

「這些跨性別人士,小時候都是跨性別小朋友。」郭勤表示,對於性別認同有別於生理性別的現象,常常在幼稚園階段已經浮現。目前,她接觸最年輕的有一位10歲的跨性別小朋友。

郭勤指,小朋友最渴望得到父母的愛和支持,但很多跨性別小朋友的父母,一知道子女的取態時,反應是抗拒、不滿。曾有父親知悉兒子是跨女時,嬲得用滾水淋向兒子;亦曾有跨性別青少年,因為失去父母的愛和支持,結果出現情緒問題,甚至自殺傾向,「偷偷𠝹手的,我都見過。」她說,若父母肯放下己見,陪伴跨性別子女,這些小朋友長大後能一樣活得精采,一樣能貢獻社會。父母在面對「跨性別」一事上,常見有以下心態,郭勤嘗試在這裏解說一下。

父母:阿仔,你要將你的性別認同「糾正」過來。

解說:認為自己不屬於原生的生理性別,而屬於另一性別,這本身不涉對錯,而是事實。事實不需要「糾正」,只需要父母接受。

父母:阿仔,你好揀唔揀,揀做女仔?

解說:在性別認同上,不存在「選擇」。不是兒子揀選了當女仔,或女兒揀了做男仔,而是他們根本自覺自己就是女仔/男仔,像所有男人知道自己是男人,女人知道自己是女人一樣。

父母:阿仔,你揀這條路,將來會很崎嶇的。

解說:若父母不接受跨性別子女,子女的路才會更崎嶇,很多青少年甚至出現情緒問題。相反,父母支持子女忠於自己的性別認同,他們才能滿懷自信之下繼續人生路。許多例子證明,跨性別人士一樣能成為傑出的專業人士。

郭勤期望,父母愛子女,也支持他們忠於自己的性別認同。

採訪:譚暉

攝影:潘志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