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訊】本港12至15歲青少年昨起可接種復必泰疫苗,本報昨早到西營盤中山紀念公園體育館和觀塘曉光街體育館疫苗接種中心視察,發現到場接種的人數不多,當中以外籍及準備出國的青少年佔大多數,惟不乏青少年茫然不知接種原因及潛在的副作用。
當局首日開放讓青少年打針,惟接種首劑復必泰的數字不升反跌。截至昨晚8時的過去24小時,接種首劑復必泰者只有15,500人,較之前一日的19,100減少3,600人,整體接種人數亦只有約30,500人,較之前一日的42,500人少近三成,而預約接種數字為22,500人,較之前一日約20,800人略為上升。政府稱沒有備存青少年單日接種數字。
昨日早上約9時,中山紀念公園體育館未見人龍,一小時內目測有約十名青少年到場,當中以外籍青少年佔多數;觀塘曉光街體育館疫苗接種中心早上11時則只有約七位青少年由父母陪同前往接種中心。
15歲的文同學對自己為何接種及疫苗副作用均稱「唔知道」,其父則指將來或需前往內地,又稱接種疫苗屬市民責任。同是15歲的葉同學亦表示不太清楚疫苗的副作用,其父葉先生即稱「唔打仲危險,染咗病下半世就冇㗎啦!」
15歲的關同學則表示將往外地升學,故趕及在登機前打針,第二劑將在外國接種,又指比起副作用,他更擔心搭不到飛機。另外,陳女士陪同14歲的兒子前往中心接種,指兒子將到英國讀書,「都冇得驚,遲早都要打。」
政府亦繼續全力「谷針」,行政會議成員林正財建議若院舍接種率達七至八成,可進一步放寬探訪,又指應該削減社署向院舍員工提供的二百元檢測津貼,並由兩周一檢改為一周一檢。他指「專家組認為兩周一檢長了些,兩星期有機會有兩代傳播,最好是一周一檢。檢測200元交通費是否應該調節,以致不會令員工有錯覺,以為政府鼓勵檢測而非接種疫苗。」
醫管局轄下普通科門診亦將評估病人是否適合接種疫苗,惟呼吸系統專科醫生梁子超質疑成效,因大部份檢查不能排除身體的突發情況,單靠針前諮詢亦難改市民對疫苗缺乏信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