胚芽故事●一周食5公斤米 日洗4機衫 亂世大家庭 七個夠晒數

胚芽故事●一周食5公斤米 日洗4機衫 
亂世大家庭 七個夠晒數

生小孩本來是平常不過的事,但近年社會動盪、樓價高企加上土地問題,大部份夫婦都不敢生育。有人唔敢生仔,但亦有人覺得生得越多越好,誓要組織一個大家庭。香港前精英田徑運動員、德萃教育機構創辦人徐飛,今年只得36歲,卻已經和太太生了七個小朋友,在今時今日的香港,算是異類。

約個多月前在網上看到這個九口家庭的報道,第一個想法是:「唔係啩?點養?」訪問後,發現未必如想像中誇張恐怖。

徐飛和太太李靜雯(Carmen)結婚十四年,二〇〇八年生下大女Vienna後,一胎接一胎。兩夫婦原本計劃只生三個,何解會越生越多?自身只得兩兄弟的徐飛說:「我們很喜歡小朋友,大家庭個氛圍是我們一直都想追求的,特別是生了第三第四個之後,看到他們的凝聚力,幾個小朋友一同玩遊戲時都好開心,令我們有動力將家庭『搞大少少』。」結果就在十三年間生了七胎,年齡分別為十三歲、十歲、七歲、六歲、三歲、歲半和四個月,Carmen每一日的行程都非常緊密,每朝準時六點起床,安排五個仔女返學後,又要陪最小的兩個玩,再回丈夫的學校工作,工作過後又要接放學、帶上興趣班,再檢查功課,一直到晚上十時許才有機會停下來唞唞,Carmen說:「時間過得好快好充實。好似打仗咁,密鑼緊鼓。」為了慰勞太太,每逢星期五晚,待仔女睡覺後,兩夫婦都會外出散步吃糖水,享受拍拖時間。

Carmen由二十一歲開始生第一胎,十三年間有一半時間都在懷孕,肚皮不停撐大縮小再撐大,記者膽粗粗問:「可以看看你的肚皮嗎?會否很多紋?」畢竟這是每個曾經懷孕的女人都避不開的事,Carmen爽快答應,產後四個月,已收身的她肚皮很白滑,一條妊娠紋也沒有,真令人羨慕。

徐飛說身邊朋友見到他們生了那麼多,都覺得很驚嚇,「問會唔會多得滯?點照顧?你太太好辛苦喎,我都認同的。」徐飛兩年前曾接受訪問,當時只得五個仔女的他說已經夠晒數,但事隔兩年,卻又多了兩個,記者不禁問,「會不會下年又來一個,你們抗拒第八個嗎?」徐飛還未開口,Carmen已搶答:「我抗拒呀!七個真的很盡了。我媽都說夠了,不要再生。」徐飛回應:「收到,聽到,知道。」問他其實有沒有時間照顧七個仔女,試過換片未,「以前第一、二個會多一點,現在通常是太太和工人換,她們換得快一點,覺得我『姐手姐腳』呀。」

未曾九口出街 每晚一孩獨佔父母

每次帶子女外出,就像一隊兵,徐飛星期六日通常都會帶四至五個仔女去街市買餸,每次總會成為焦點,「個個都問『全部都係你㗎?』好似唔太相信,目光有點奇怪。」他們雖然聘請了三個工人姐姐,但每次外出或去旅行都不帶工人,兩夫婦一腳踢,最厲害試過帶五個仔女去主題公園,也試過帶最大的四個去澳洲、日本及韓國等地旅行。記者笑問如果出街七人車都唔夠坐,是否要考慮揸小巴,徐飛笑言:「未諗呀,都可能要。疫症爆發,至今都未試過一家九口一起外出呀。」

生七個小朋友,先不說金錢、住屋這些物質,畢竟一天只有二十四小時,孩子越多,每人所分得的陪伴時間就越少,資源亦會被分薄。所以他們想盡辦法彌補每一個仔女,每晚都會安排一個仔女陪睡,來一個pillow time,可以完全獨佔爸媽傾心事,有時又會將子女分成不同小組去玩,盡可能讓他們得到最多的陪伴和關注。

六年前家計會就曾經推出過新廣告,鼓勵生五個,結果被狠批離地。上一代的香港,生十個八個組織大家庭是等閒事,但現今物價高企,生一個都可能嫌多。香港婦聯今年四月就做了一個有關港人生育意願的調查,訪問了1,254名成年香港居民,發現有56%受訪者表示不願生育,有這個想法,主要和經濟壓力、房屋問題及工作繁忙有關。

辦學校慳學費 月使五萬三個姐姐

老套都要講,養一個小朋友要四百萬,一家九口,開支不少,徐飛曾粗略計算,養育七個小朋友的每月開支大約五萬元,因為他是私立學校創辦人,第三第四第五個仔女都就讀旗下學校,省回不少學費,「養那麼多個不能有虎爸虎媽的心態,最大五個仔女每人每個月的興趣班大約二、三千元,而家冇得去旅行又可以慳好多。」另外,原以為他們每天的晚飯一定有很多餸,但原來也不過四餸一湯,全部簡單餸菜,消耗最多的可能只是白米和雞蛋,一餐煮五、六杯米等閒事,五公斤只夠食一星期,一排雞蛋可能眨吓眼就食完,家務也不少,一日都要洗三、四機衫。

房屋土地問題是另一影響生育意願的因素,徐飛一家九口再加三個工人姐姐現時住在獨立屋,又有大花園,空間對他們來說並不是問題。他們又特意將兩間大房劃分成男女房,再每間分拆成小房間,務求令每個仔女都有私人空間。或許大家會說:「咁大間屋梗係唔怕生咁多啦!」徐飛笑言:「我們連同工人,一屋住了十幾人,除開的話,每人平均面積其實和一般家庭差不多而已。」

其實徐飛和太太也是一步一步努力向上爬才換取到今日的舒適環境,「我們只得一兩個仔女時,其實都是住四百呎而已,上下格床,我們覺得都足夠的。但說實話,住屋當然是生育與否的主因,年輕人如果沒有一間屋而作出生育決定,我覺得他們會擔心,拿首期出來的確是困難,這些我們以前都經歷過。」

鼓勵生育 「年輕人是香港希望」

香港出生率持續下降,由二〇一四年的61,290人,下降至二〇一九年的53,168人,二〇二〇年首十一個月的出生數字只得40,369人,更較二〇一九同期下降了17%,更是首次被死亡數字(46,414人)超越。

香港越來越少人生育是事實,徐飛明白大家的憂慮,但覺得始終要諗清諗楚,「這一兩年的巨變的確會令到年輕人有另一個想法,但無論政治環境又好,社會因素又好,我覺得都有一個循環,永遠都是有高有低。年輕人是香港的希望,我覺得生小朋友正好可補充新源,如果沒有新源,這個城市怎麼辦呢?上一輩建立了的一切,是否就這樣完結?」

「多仔公」徐飛還是很鼓勵年輕人要生育,「生小朋友這議題,是否可以將某方面的社會因素暫時放低?想得太多,假如他日想再改變想法時,我怕年紀大,想生都生不到了,始終這是有限期的事。但當然,我都會尊重每一個的想法,只是想勸大家要想清楚。」

記者:黃子配

攝影:林正言、洪輝進

部份圖片由受訪者提供

德萃教育機構創辦人徐飛和太太結婚14年,生了七個小朋友。

一家九口的晚飯通常是四餸一湯,日常消耗最多的食物,可能是白米和雞蛋。

Carmen每天都親自為五個仔女檢查功課,由朝忙到晚上10時才可以停下來。

作為一個七孩家庭,客廳地下無時無刻佈滿玩具平常不過。

除了大女和二女,其餘第三第四第五個仔女都在徐飛旗下的學校就讀。

屋外有大花園,就算因疫症不能外出,留在家中都大把嘢玩。

之前因疫症停課,幾個仔女都要在家網課,徐飛笑言屋企變了網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