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約峯會昨天在比利時布魯塞爾舉行,美國總統拜登尋求修補與其他成員國的信任,會前強調美方對盟友有神聖責任,會證明「美國回來了」。拜登繼續拉攏盟友應對中國,北約在聯合公報歷來第二次提及中國威脅,定性為「系統性挑戰」,官員會前指峯會將同意修改北約最高級政策指引文件「戰略概念」,以應對中俄挑戰。
據多家通訊社獲得的公報,北約指「中國宣示的野心和逞強行為,對以法規為基礎的國際秩序和聯盟安全的有關方面,構成系統性挑戰」,指中國急速擴展核武、軍事現代化不透明、跟俄羅斯有軍事合作,一些強迫性政策亦跟北約基本價值不符,但亦指「北約有可能的話會跟中國維持建設性對話」,如在應對氣候轉變方面。
美國前總統特朗普曾揚言要退出北約,拜登前天稱,不視北約為「收取保護費的組織」,相信北約對於美國維持國家安全的能力重要。他又指,會向北約盟友展示美國的承諾,強調北約第五條款堅如磐石。第五條款內容是「針對任何一個成員國發動武裝攻擊,應被視為是對全體成員國發動攻擊」,公報將有關內容擴大至重大網絡攻擊。
拜登昨天會前指北約正面對中俄挑戰,稱中俄近年表現都「不似預期」。白宮國家安全顧問沙利文前往布魯塞爾時就表示,北約公報中會對中國有更強硬的態度,但字眼不會太惹火。他指現時北約的戰略概念在2010年設定,將俄羅斯視為具建設性的夥伴,而且沒有提及中國。今次的峯會各國領袖會承諾修改戰略概念,預料在2022年公佈。
2019年的北約公報在特朗普政府的堅持下,確認中國「越趨強大的影響力及國際政策,顯示出機遇和挑戰」。
北約秘書長斯托爾滕貝格前天接受加拿大廣播公司(CBC)專訪,直言中國與北約價值不同:「我們看到他們打壓香港民主示威的方式,如何迫害維吾爾族等少數族裔,以及他們如何使用現代科技、社交媒體、人面識別去監控人民。」因此認為北約在應對中國時必須發展出一套政策、加強政策。北約軍事委員會主席皮奇表示,與亞太區夥伴有共同價值觀,認為可與該等國家合作作不同形式的合作。
英國《金融時報》分析北約的憂慮有三點,首先是中國與俄羅斯的聯合軍事行動。英國軍方官員指出,中俄關係是交易及務實的關係,但任何的合作都會加強信心,這就是北約應該關注的。另外中國在非洲擴展勢力亦令北約不安,中國可能擴大在大西洋的軍事力量,以達到長遠成為一支覆蓋全球軍隊的目標。
美聯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