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寫:王冬勝成非一般非執行主席

特寫:王冬勝成非一般非執行主席

掌舵滙豐亞太區行政總裁11年的王冬勝,上周退下火線,隨即獲委任為滙豐銀行歷來第二位非執行主席,接替卸任的史美倫。據悉,王的新職位任期訂為三年,期滿後雙方同意下可續任,與母公司滙控(005)獨立非執董的任期安排接近。除了可續住山頂「大班屋」,王冬勝的辦公室將由原來位於中環總行34樓搬上40樓,地位更超然。

續住大班屋 辦公室搬上40樓

總行40樓原本作為活動場地及會議室之用,昔日牆上掛着歷任主席油畫,以往並無集團高層闢作辦公室,新辦公室現正裝修,完工後滙豐新主席將坐陣此層。

分析指,集團策略「重返亞洲」,年底「登七」的王冬勝在中港政商界人脈綿密,熟悉大中華市場,相比兩名年輕而資歷較淺的亞太區聯席行政總裁接班人,王的地位凸顯,正如英國《金融時報》形容,是滙豐「必不可少的元老政治家」(indispensable elder statesman)。

市場預期,日後在中國策略佈局上,王冬勝會繼續出謀獻策,面對未來多變的國際形勢,倘集團再遇近年中美爭拗兩面受壓等重大風險事故時,由非執行主席「壓陣」,幕後為滙豐護航的角色仍然重要。

回顧王晉升之路,天時地利及運氣從不缺席。2005年他由渣打過檔滙豐,擔任執行董事主管中港業務,適逢雷曼風暴後集團核心西向東移,時任滙控舵手紀勤將行政總裁辦公室由倫敦常駐香港,又改組架構由紀本人(集團CEO)兼任滙豐主席,而滙豐首位華人主席鄭海泉淡出,王冬勝走馬上任接替調回英國的霍嘉治,不足五年便登上滙豐亞太CEO之位,連他自己也意想不到。

位於山頂中峽道的「大班屋」,傳統上由滙豐駐港最高層入住。紀勤常駐香港後,接替鄭海泉遷入大屋,曾大舉裝修,豈料2010年下旬滙控大換班,紀勤未入伙已離職,歐智華翌年起接掌滙控行政總裁兼滙豐主席,但歐總作風港英兩邊飛,無意入住,結果翻新後的「大班屋」交予王冬勝,一住至今10年。

電子支付雖大行其道,但滙豐仍是最大的發鈔行,王加盟滙豐後,一直代表該行簽署歷年各版新鈔,除了2015年發行的150周年紀念鈔,由當時滙豐主席歐智華與王冬勝雙簽名。另一發鈔行渣打,則一直沿用雙簽名制(香港CEO及財務總監);日後若滙豐需加印新鈔,未知會否也考慮雙簽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