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星期幣圈最重要的小事,無疑是薩爾瓦多議會大比數通過比特幣與美元並列,成為該國的法償貨幣(legal tender)之一。
說它「小事」,是因為薩爾瓦多面積只有不到八個香港大,人口更略少於香港,只有六百多萬;地理白癡如我,在Twitter讀到新聞時,得靠Google才知道El Salvador在哪,中文譯名是甚麼。然而,這是首次有國家在法償貨幣的層面認可比特幣,歷史意義非凡,從此,「1 BTC=1 BTC」不再是比特幣信仰者的專利,也是薩爾瓦多民眾的生活日常。
1 BTC等於1 BTC不是廢話麼?不,我嘗試用最近的一件小事解釋。
不少讀者知道,三年幾前,我跟幾位朋友發行了密碼貨幣LikeCoin,用作創著者與內容愛好者共同體的社群通證(social token)。LikeCoin是個無大台出版基建,首項功能是「化讚為賞」,即把讀者的按讚化為社群通證回饋給作者。
前兩天,好友D剛跟我說一直很支持我,寫文章〈一個仙都無收,淨係收LikeCoin咋〉。對於D的支持,我衷心感激;但我同時知道,依賴朋友的支持並不足夠,真正需要做到的是,作者使用LikeCoin,並不是因為支持我,甚至不是因為支持理念,而是因為好用、有用。
一般人大概不會像我,明明D的兩句話很正面,聽着卻體會到自身的不足:前一句是分文不收,後一句是只收LikeCoin,說明的是,言者完全沒把LikeCoin當成有用、有購買力的東西。畢竟你不可能聽到香港的網紅說,我在Patreon分文不收,只收美元。
D意識不到的事實是,他過去一段時間寫文章賺到的LikeCoin,兩年來兌港元升值了八倍,有需要他大可以兌換成港元,或者兌換比特幣,以密碼貨幣結算的VISA貸記卡吃雲吞麵去。
過往本欄多次寫到「本位」的概念,港元本位,指衡量一件事的價值以其港元價格去思考,例如一斤菜價值12港元(嚴格來說是「價格」12港元),又例如1美元價值7.78港元。至於不能直接兌換成港元的資產,則乾脆會被視為毫無「金錢性」。這是賺取LikeCoin的D會視自己為分文不收的原因。
嫌以上例子規模太小,比特幣又怎樣?現在沒有太多人會認為比特幣毫不值錢了,然而,世界還是由美元為首的法定貨幣主導的,不同國家的人民以相應的法定貨幣本位思考,他們覺得比特幣有價值,因為他們知道比特幣能兌換成美元,比如撰稿的一刻,35,000美元。換言之,在美元本位的世界中,1 BTC=35,000 USD,除了極少數的比特幣信仰者,幾乎沒有人會以1 BTC=1 BTC思考。
薩爾瓦多議會通過把BTC列作法償貨幣,代表薩爾瓦多人民可以比特幣本位思考。或許你會覺得這樣問題多多,比如比特幣的交易成本高昂,又比如薩爾瓦多的上網率低,沒網絡的民眾要怎樣生活等。我即使是密碼貨幣大好友,但不會對此視若無睹,這些的確都是實際問題,解決方法還有待觀察。
然而如果你的疑問是比特幣的幣價很不穩定,一碗雲吞麵的價格時高時低那怎麼辦,對不起,你還沒搞懂1 BTC=1 BTC,依然站在美元本位思考,完全問錯了問題。當你站在比特幣本位思考,以比特幣定價的雲吞麵,價格是穩定的。
世上所有穩定,都是相對的。
撰文:高重建
地球人。信仰民主自由。創業者。LikeCoin、#decentralizehk 發起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