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期文章分析了中國三大科技巨企業績,認為業績雖然對辦,甚至超出市場預期,然而加重市場對監管造成額外成本的擔憂,影響股價短期表現。過去兩周,中國科技巨企反彈乏力,恒生科技股指數由反彈高位8338點回落至7900點樓上,美國上市科技中概股ETF基金KWEB由高位73.55美元回落至69美元。對比同期納指由13736點攀升至14069點為近兩個月高位,可見中國科技股處於相對弱勢。
影響這些中概股投資氣氛的另一個因素,當屬近期K12課外教育的風暴,成為中國「強監管」底下的另一犧牲品。中國政府從往年只是加強規範管理轉變為打壓,總書記習近平甚至發聲:「學校不能把學生課後時間全推社會。」
對該政策轉變筆者並非教育專家不予置評,唯一肯定的是,校外培訓這一行業面臨政策整頓清算的不確定因素而大受打擊,以K12課外培訓為主營業務的美國上市的兩大教育巨企好未來及新東方大受打擊,股價大幅回落,好未來由高位90美元回落到30美元樓下,大跌近七成;新東方由高位近20美元回落至10美元樓下,腰斬一半。要知道該兩大教育企業過去是中概股中的明星牛股,在此事件發生之前股價不斷攀升,被市場認為是極具增長潛力,同時現金流充沛,是難得的好賽道。短短兩、三個月就翻天覆地,這無疑再次給投資者上了一堂風險教育課。中國企業所面對的政策風險是必須要認真考量的重要因素之一。作為散戶,我們無法預知行業環境可能出現的急劇轉變,唯一能做的就是利用技術分析來作風險控制,自己的命運自己把握。
除此之外,如何趨吉避兇呢?聰明錢往往已做出明智選擇。同期市場中最為強勢的版塊像本地藍籌股、地產股、公用股,明顯就較少受內地政策影響,公司治理亦較為可靠。另外,銀行、燃氣、石油、石化行業股票,本身屬於高度管治並且國家控股;如運動品、首飾珠寶、醫美則屬於可選消費,較少誘因被強監管。最好的一類則是科技創新和生物醫藥行業,這類公司開發產品通常有巨大附加值並處藍海,例如中國軟件國際(354),參與開發華為的鴻蒙操作系統,幫助打造國產的操作系統改變行業現狀,因而備受追捧。
生物製藥更是表表者,不斷有生物製藥股份傳來捷報,創下新高。例如榮昌生物B公司(9995)自主研發的新型靶向抗胃癌注射藥「愛地希」獲中國藥監局批准上市,刺激股價大漲。又如諾輝健康(6606),其主打研發的癌症早篩產品可以讓人們提早發現和治療癌症,未來預期有更多產品獲得中國批准上市,成為抗癌的有力工具。而即將上市的時代天使(6699)受熱捧,皆因其主業為隱形矯形提供醫療設備,讓人們注重口腔健康及變美,提高生活質素。美股中的醫藥行業長期跑贏大市,生物製藥更是快速增長。相信在此疫情之後,人們會更認識到生物醫藥對生活的重要性,也更獲政府支持,值得長期跟蹤和關注投資機會。
股無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