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訊】港府去年11月刊憲放寬強積金(MPF)投資A股一成上限,業界立即部署,積金界一哥宏利今年5月中去信成員,指10月會上調「宏利MPF香港股票基金」投資A股比例上限至三成;換言之,最多48億元資產可北上掃貨。惟有聲音質疑,港股基金竟可劃出三成投資風險等級不同的內地股票,與基金投資目標相違背,或令打工仔混淆揀錯基金。
宏利首季基金概覽顯示,「宏利MPF香港股票基金」持倉最大資產為騰訊(700),錄8.7%,其後依次為友邦(1299)及美團(3690),分別錄7.01%及6.53%,十大資產當中,有七間屬香港上市的內地公司。今年首季回報僅1.1%,截至5月底的一年回報錄41.45%。
原先該基金投資目標為提供中至長期資本收益增長,投資於主要為聯交所上市公司或任何證券交易所上市的香港經濟各類⾏業公司股份。不過,宏利5月14日去信計劃成員,稱該基金投資組合可將其少於30%的資產淨值、透過股市互聯互通投資於在中國上市的公司股份,並於10月4日生效。以該基金截至上月底資產規模160億元計,若盡買三成,即最多48億元可投入A股。宏利未有回覆。
積金界人士認為有關改動主要反映A股投資比例獲放寬。高治顧問有限公司創辦人余天佑指出,近期不少核准匯集投資基金(APIF)更新投資策略,至於採納有關APIF的強積金計劃成份基金是否需要通知成員,則視乎成份基金銷售說明書的寫法,若當初介紹比較籠統,則未必需要作出通知;若過往寫得太仔細,列明設有10%投資上限,現時便需作更改。余補充,基金命名欠缺指引,成員揀選基金前宜先了解基金投資策略。
香港中文大學商學院高級講師李兆波認為,目前宏利只是整調了投資上限,不代表基金經理會一下子用盡三成額度,坦言自己從不沾手A股,「因為好難揀,內地大把垃圾公司,業務又有水份,A股指數其實某程度反映市場憂慮」,提醒計劃成員留意季度基金概覽的十大持股等變化決定是否需要換馬。他進一步質疑投資策略變更後,「香港股票基金」變得名不副實,令計劃成員混淆,提議直接易名為「中港股票基金」。
積金局發言人回應本報查詢指,受託人須確保基金的投資及名稱,準確地反映其投資目標及政策,若基金名稱述明某個特定地區或市場,便必須主要投資於該地區或市場,如受託人需要修改強積金計劃說明書,包括列載的基金的投資目標及政策,須事先向積金局申請批核。
香港政府去年11月13日刊憲,將上海和深圳證券交易所納入積金局「核准證券交易所」名單,意味強積金基金投資於A股市場的比例可以突破10%的規定。財經事務及庫務局局長許正宇當時解釋,新修訂將為強積金投資管理人提供更大的靈活性,在符合相關監管規例及基金產品設計的框架情況下,可增加投資在內地交易所掛牌的股票,令強積金資產有更多元的投資機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