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訊】新冠疫苗臨床事件評估專家委員會本月初通過接種後的死亡個案,只會在與疫苗有潛在關連下才公佈,令人質疑降低機制的透明度。政府專家顧問、港大微生物學系講座教授袁國勇更公開表明不同意,認為「應該一定要公佈」。專家委員會共同召集人孔繁毅昨日改口稱會微調相關做法,將定期每一至兩個星期作簡單滙報,交代不論與疫苗有無關聯的死亡個案,他解釋改變做法是想增加透明度。
疫苗臨床事件評估專家委員會本月初通過只公佈與疫苗有潛在關聯的死亡個案。事隔12日,召集人孔繁毅昨日改口,稱考慮到透明度的重要,委員會下星期將討論調整安排。他解釋,當初專家委員會更改機制,是不想有太多令市民容易混淆的訊息,增加市民憂慮。但隨着接種年齡降至12歲,接種人數會增加,委員會不想市民誤解委員會刻意不交代詳情,覺得委員「好多嘢唔講」,希望維持透明度,讓市民釋除疑慮。
孔指委員會將微調公佈接種疫苗後嚴重異常事件的機制,可能會每一至兩個星期以書面形式公佈,交代有多少宗於接種疫苗14日後的死亡個案、與疫苗有無關聯、初步臨床結果、初步解剖結果,以及相關人士有無長期病患等,同時會提供一個基線,公佈有多少個案沒有打針也出事,「即使有冇關連,我哋亦會有一個簡單嘅滙報,呢個微調嘅原因,係我哋想維持市民覺得好重要嘅透明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