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建局先招標後清場 團體恐加強逼遷

市建局先招標後清場 團體恐加強逼遷

【本報訊】為加快重建項目進度及令資金提前「回籠」,市建局在大角嘴橡樹街發展項目試行「預先招標」,即在清場進入最後階段時便籌備展開招標程序,估計較傳統「先清場、後招標」安排,項目可提早約一年招標。有關注團體擔心提前引入發展商進場,會讓市建局有藉口不再與餘下的小業主討論安置問題,預計往後的清場力度將會更加大。

市建局行政總監韋志成昨日在網誌稱,以往市建局完成收購大部份業權後,會向政府申請收回土地,一般仍會有小量業主和租客拒絕遷出,但形容當土地已復歸政府、重建計劃獲政府核准等,項目完成清場與否不會對招標程序構成重大影響。

他續指,預先招標能讓市建局提早從中標發展商收取前期款項,亦能提早交予發展商籌備建築工程,如發展商能夠提早接手項目及開展詳細設計工作等,相關工作可提前九個月至一年完成。

稱未來五年需遷逾2,000戶

市建局揀選規模較細的橡樹街發展項目試行預先招標,土地去年12月已復歸政府,料明年首季前全數住宅租客和商舖可遷出,初步顯示,招標模式轉變沒影響發展商出價考慮,但部份項目清場工作複雜且漫長,故會審慎挑選合適採用新模式的項目。

當局亦引入兩期付款安排,在完成清場並獲地政總署批出項目地契後,中標發展商才需要支付投標金額的第二期款額。

另外,市建局透露未來五年將開展多個規模龐大重建項目,預算開支逾600億元,部份地盤面積逾兩萬平方米,需遷置逾2,000個住戶,因此須加快研究壓縮收購、招標等措施,期望將項目整個周期縮短三數年。

活在觀塘發言人袁智仁認為市建局以公權力收地,有責任處理重建戶的安置問題,擔心提前引入發展商進場,會讓局方有藉口不再討論未遷出業主、鄰近流動小販等安置問題,甚至將清場責任「推畀發展商」,預計往後清場力度將會更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