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立十載淪政府提款機 剩70多億元可動用 關愛基金兩年後恐乾塘

成立十載淪政府提款機 剩70多億元可動用 
關愛基金兩年後恐乾塘

【本報訊】政府注資200億元的關愛基金成立十年,原意為有經濟困難市民提供及時雨,惟近年卻淪為提款機,無論更換數碼電視或興建組合屋,均要由基金埋單。據基金最新財政狀況,截至今年4月底,可動用資金僅70多億元。有扶貧委員會及關愛基金委員估計,流動資金只夠用兩至三年,促政府再注資,並將部份援助項目撥回政府部門負責,減輕基金財政承擔。

記者:王家文

關愛基金於2011年成立,政府起初打算以配對形式,由商界募捐50億元,政府再注資50億元。惟基金配對成效欠佳,僅收到商界約18.2億元捐款。政府2013年再向基金額外注資150億元,並納入扶貧委員會的工作範圍,由現任勞工及福利局長羅致光擔任專責小組主席。

民政事務局提交立法會最新文件顯示,截至今年4月底,關愛基金結餘約147.6億元,包括存放於金管局98.1億元及銀行存款約49.3億元,總投資回報和利息收入約57.4億元。基金期內共推行59個援助項目,總承擔額約200億元,扣除尚未支付的承擔額後,基金目前可動用資金約70多億元。

換電視建過渡屋亦要出資

關愛基金最初成立目的,是發揮補漏拾遺作用,援助在安全網以外有經濟困難市民。惟近年被批評淪為提款機,其中一個較受爭議項目,是政府為配合數碼電視擴播,要關愛基金斥資4.5億元,協助低收入住戶更換數碼電視。此外,關愛基金亦要承擔多個過渡性房屋先導計劃,如興建預製組合屋及資助酒店改建等,合共撥款逾4.3億元。

近年關愛基金現金流開始不足。基金分別於2011年及2013年存放50億及100億元在金管局,文件披露,扶委會前年7月投資年期屆滿後,曾提取30億元以應付基金2019年8月至2023年6月期間所需的現金流;去年底再提取70億元本金應付去年下半年多個大型新援助項目。

扶貧委員會委員施麗珊認為,目前關愛基金可動用資金不多,「唔係可以使幾多年」,政府有需要再注資或呼籲商界捐助,同時要節流。她指出,部份援助項目以試驗形式推行多年,如藥物援助等,具有成效,理應納入政府的恒常資助;又如資助清貧學童購買電腦,也應由教育局自行負責。她亦認為,運房局獲批50億元撥款協助興建過渡性房屋後,有關項目便不應再由關愛基金出資。

關愛基金專責小組增補委員張國柱估計70多億元流動資金只夠用兩至三年。他認為有些項目根本不應由關愛基金負責,但政府為加快落實項目,省減撥款程序而動用基金,如派錢給新移民及興建過渡性房屋等。他認為基金是代辦角色,政府申請到撥款後應退還,否則基金「有出冇入」,最終只會耗盡。扶委會前委員、港大榮休教授周永新指近年一些涉及非經常性開支的項目也由關愛基金負責,情況不理想。他認為政府應改善現有制度,如綜援及藥物名冊等,「就唔使關愛基金孭上身」。

■施麗珊促政府再注資關愛基金。資料圖片

■張國柱指建過渡屋等項目不應由基金負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