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得三年前,《無聲絕境》(A Quiet Place)散場時,我同朋友講:概念好,執行得亦好,只是嫌隻怪物造型不夠型,嚴格來說是醜。
人類面對一隻這麼醜的怪物,再驚,都不能喊出聲。
撰文:月巴氏
今時今日還去拍外星怪物片,注定辛苦吃力,畢竟已難再設計一隻新怪物,可以比佳格(H.R. Giger)的「異形」更型;講怪,也肯定怪不過尊卡本達(John Carpenter)的《怪形》(The Thing)。我睇這類外星怪物片大,講外形,唯一一隻能夠匹敵的,大概是《鐵血戰士》(Predator)系列的血獸。
然而還是有人繼續去拍,不執着怪物造型,改在拍攝手法或概念上着手。撇除某些二三流渣嘢,一流的,例如J.J.艾布斯(J.J. Abrams)監製的《末世凶煞》(Cloverfield),便以第一身視點footage扮成偽紀錄片;約翰卡辛斯基(John Krasinski)的《無聲絕境》,就設計了一隻對聲音超級極度敏感的怪物。可能造型上實在有點似,一直有人將這兩齣的怪物當成有血緣關係。
首集好睇在那個規模雖小但不失精緻的格局:一個普通家庭,在post-apocalyptic環境掙扎求存,生存之道就是——盡量不發聲。於是營造了一種特別感覺:當時下大部份驚嚇類電影都過於喧囂(過多無謂對白和大量懶緊張配樂),《無聲絕境》就時刻保持靜寂,以致戲院內的人似乎也受到感染,盡量不發出不必要聲響,亦即噪音,共建一個相當良好的觀影環境。
期待續集嗎?少少啦,但又不至於越是期待越是美麗,事實上,懸念早在首集散場已消失殆盡,而續集,就在早沒有懸念情況下開波:一開始,交代外星怪物來襲的Day 1(以便讓上集已死的約翰卡辛斯基亮一亮相),一個美麗小鎮,瞬間變成末世煉獄,事實證明,你越大聲嗌救命,你就越快喪命。你驚到喊出聲?一樣要死。從此,識時務的人都不敢出聲,想喊,都只能偷泣。
包括艾美莉賓特(Emily Blunt)。她帶着子女和一個手抱BB,找另一個安身之地,其間遇上昔日好友斯里安梅菲(Cillian Murphy),但對方已變得不近人情……然後故事雙線同步發展,勇敢的大女繼承父親遺志,不願死守決心闖出去;驚青的細仔繼續驚青累事,並因衰好奇,成功引來怪物;至於艾美莉賓特,其實沒有太多戲可以做——當大人們為了生存而無計可施裹足不前,年輕人反而願意嘗試闖出去,又或逼自己勇敢起來,目的,也是為了生存。面對生存這大前提,兩代人態度不同。
上集成功元素,今集統統繼承,而作為續集,也不能免俗地將故事規模擴大,怪物出場時間又更多更清楚(因為清楚咗,望落更覺醜咗),但只能說,太正路,正路在沒有試圖對上一集作出任何顛覆,反而像拍電視劇,把一切延續——故事延續、風格延續、(明明已不存在的)懸念也夾硬延續;唯一突破,是交代了怪物一個新的弱點,但轉個頭,個弱點又似乎不太弱點……但無論點,第三集再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