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訊】今日是世界捐血日。紅十字會指受疫情影響,去年整體捐血量下跌一成,僅逾12萬人捐血,首次捐血者更由前年的三萬多人,急降至去年的逾1.8萬人,跌幅近四成,其中16歲首次捐血者大減近六成,相信與中學長期停課,令紅十字會無法安排到校捐血有關。紅十字會呼籲市民正視疫情下捐血量下跌問題。
香港紅十字會輸血服務中心血液收集及招募部主管梁雅詩醫生表示,紅十字會去年曾多次出現血量告急,血庫存量曾低至僅能維持三至四日,若臨床血製品不夠應付醫院每日需要,病人只能用其他方法如打鐵針及食鐵丸補救。雖然現時血庫量較穩定,但在變種病毒陰霾下,捐血者近期持續減少。梁強調,捐血站做足安全措施,定期消毒,籲市民毋須擔心。
生產前經歷胎盤前置,接受過多次輸血的兩子之母黎女士憶述去年底因胎盤前置令子宮大量出血,須開刀產子。她被送往深切治療部,因子宮內有積血,前後做了三次手術,其中一次手術因失血過多,共輸三包血,當時醫生表示血庫量極低,之後只能注射鐵針,令身體自行製造血液。黎指今次驚險經歷猶如「來回地獄又折返人間」,令她體會到捐血的重要性,更為自己不曾捐血感到慚愧。她形容捐血「有意義過做義工,救番我條命」。其夫羅先生指經歷過妻子「死過翻生」後,羅亦身體力行捐血。
另紅十字會表揚捐血達25次或以上人士,但受疫情影響,無法舉辦嘉許禮。其中瑪麗醫院腫瘤科醫生區樂詩捐血達26次,她稱16歲起已養成捐血習慣,認為自己作為醫護,應以身作則,形容自己捐血「上癮」。梁雅詩指,去年因疫情嚴峻,捐血人數下降,紅十字會亦有在醫院設立流動捐血站,呼籲醫護人員捐血,她當時亦有和同事響應活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