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購及增持活動,普遍被視為抵買訊號,但也有例外情況。在壞消息陰霾籠罩下,回購及增持成為托價甚至救價的工具,由於基本因素轉差,這類型的公司手影,絕不建議亂跟,以免成為大戶沽盤的犧牲品。
恒大(3333)近日不利消息纏身,先被指與持股的盛京銀行(2066)利用不透明交易,購買大量恒大債券,被內地監管機構調查;再是網上瘋傳恒大打折賣樓的消息,引發經營狀況及資金鏈的謠言;新鮮滾熱辣的是,彭博引述消息人士透露,國務院旗下金融穩定發展委員會,要求恒大的主要債權銀行如工商銀行(1398)等,就恒大的債務敝口進行壓力測試,倘後者陷財困,對銀行資本充足率及流動性的潛在影響。
不過,恒大對上述的指控全數否認,並重申生產及經營一切正常,更在6月7日及9日連環回購,涉資共達4.75億元,回購價11.08至11.84元。但要留意,回購後恒大股價雖有止跌迹象,但圖表已呈一浪低於一浪走勢,加上隨時再有壞消息爆出,實在不值得跟車。
同樣情況在中國飛鶴(6186)出現。內媒報道指,董事長冷友斌出席企業論壇時表示,因為注射疫苗影響,很多父母6個月內不能懷孕,預計奶粉銷量在接下來的一兩年,會出現斷崖式下跌。消息傳出後,集團股價即急瀉,同日中午立即發通告,指管理團隊對2023年中期經營目標及2028年長期經營目標充滿強烈信心,並稱會動用回購授權,以不超過2億美元進行回購,當日亦身體力行,以1.67億元回購860.1萬股。不過,由於補鑊味道甚濃,同樣不建議進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