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年到了農曆五月,天氣就熱燥起來,但廣東人說:「未食端午粽,寒衣不入櫳」,江南又有「吃過端午粽,還要凍三凍」之說,可見這時節氣溫尚未穩定,乍冷乍熱也不出奇,所以北方話又有一句,叫作「五黃六月亂穿衣」,一時穿薄,一時穿夾,可赤膊,可戴毡帽,都不見怪。
吃粽子的時候也到了。家中廚房裏已陸續有粽子出現,各種風味都有,香港裹蒸粽,江南嘉湖粽。本來最好吃的「留園」鮮肉粽,因為往年都在深圳工場裏包了送到香港,但因為疫情,運輸添了變數,今年乾脆不做了。他們的鮮肉粽用料精足,一斤五花腩只包三個粽子,鮮香豐腴,乃端午前後早餐和下午點心最令人心馳神往的佳食,今年暫停不做,思之十分失落。
全國各地都吃粽子,口味不同,粽子裏的內容也不同,有甜有鹹,雞鴨魚肉山珍海味,想得出的都可以放到粽子裏去,於是一個粽子也分出了各地不同的水土人情,看得出物產富庶與貧瘠的差別。但意思是一樣的,不過是借了一個所謂的「愛國詩人」之死來過個節,飽個口福。所以離汨羅江很遠的嘉興、湖州竟也以粽子馳名了。吃粽子口味各異,各有所好,基本上都以兒時吃慣的為最好,於我而言,天涯海角,千帆過盡,江南大肉粽始終排第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