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國牛津大學因奧里爾學院(Oriel College)拒拆走殖民主義者、巨額捐款校友羅德(Cecil Rhodes)雕像,演變成學院間內戰。校內150名跨學院學者發表聯署信,宣佈抵制奧里爾學院,拒教該學院本科生及參與該學院研討會或會議。牛津校長表示失望,唐寧街不滿學生無辜被「懲罰」,認為受影響學生應獲賠償。
聯署學者以伍斯特學院(Worcester College)署理院長滕斯托爾(Kate Tunstall)為首,來自多間學院,當中有八人來自聖安東尼學院(St. Antony’s College)、六人來自伍斯特、五人來自沃弗森學院(Wolfson College)、四名來自凱洛格學院(Kellogg College)、貝里歐學院(Balliol College)和基督堂學院(Christ Church College)分別有兩人,大學學院(University College)亦有一人。
這些學者炮轟奧里爾「固執地依附一座歌頌殖民主義的雕像」,認為「只有所有學院合作,大學才能有效及可信地消除種族主義,並且應對殖民主義持續至今的影響。奧里爾學院決定不拆除羅德像有損我們的努力」。
聯署信又批評該學院管理層無視學生及諮詢委員會早前分別投票同意拆除羅德像,「我們在別無選擇下,只好中止所有跟學院的非必要工作及友好合作」。有份聯署的伍斯特學院歷史系榮休教授吉爾德(Robert Gildea)說,可接受以雕像轉向或附上牌子解釋取代拆像,但絕不接受甚麼也不做。
奧里爾對這些學者選擇不尊重學院管理層決定表示「傷感」,尤其他們此舉會對該學院學生及整體學術團體造成巨大影響,學院上月指不拆羅德像是因成本和規劃限制考慮。牛津大學校長理查森回應說:「牛津的出色學者以熱衷教學見著,故此我對部份同僚選擇在教學本已受疫情影響下,竟因學院管理層的行動而懲罰在學及未來的學生,深表失望。」
政界都加入炮轟行列。國會下議院保守黨領袖李思銘直斥參與聯署的學者是「廢柴」,慶幸奧里爾學生不用上他們的課。教育部大學事務國務大臣唐蘭在國會發言時形容抵制荒謬,指「大學有責任以維持高質教學為首要任務」。首相府發言人指,學生有權預期在高等教育的投資獲得好回報,故若有學生受抵制行動嚴重影響,當局期望大學採取適當行動應對,包括作出賠償。
高等教育政策研究所總監希爾曼指,今次事件開了極危險先例,認為牛津校方必須更能掌控跨學院事務。
英國《泰晤士報》/《每日電訊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