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訊】取代高中通識科的公民與社會發展科(公社科)將於新學年從中四級起開辦,教育局課程發展處昨日舉辦網上研討會,向教師詮釋課程架構及學習重點。負責新科的教育局總課程發展主任會上以「具爭議性」為由,指示師生不宜於課上討論疫症起源。
課程發展處的公民與社會發展課程組舉辦網上研討會,向教師詮釋課程架構及學習重點,逾千名教師報名參加。全長逾兩小時的研討會絕大部份時間,均由四名課程發展處講者依據局方早前公佈的公社科課程及評估指引並配合投影片照本宣讀。總課程發展主任(通識教育/公民與社會發展)林思嫺會上稱,教師日後就課程選取學與教題材時,不宜採納「發展中的議題」。
中國武漢2019年底爆發肺炎瘟疫,病毒此後為禍全球。林思嫺則在研討會上發出指示,教師不應與學生討論疫症起源,因議題「具爭論性」,當中沒有充份客觀證據。
高級課程發展主任(通識教育/公民與社會發展)周志良則表示,教師須按當局制訂的主題順序進行教學,不能與「抽空」個別議題或與學生「時事式」討論未成熟議題,應整體理解課程脈絡。
教師教學時應強調香港自古以來是中國的領土、香港政制是以行政長官為首的行政主導,三權乃「各司其職、相輔相成」,以及中國有依法保障少數民族合法權益等。
另一高級課程發展主任(通識教育/公民與社會發展)李維儉稱,課程發展處將密鑼緊鼓地就科目推出更多資源套供教師教學之用,如講解何為「總體國家安全觀」等,希望教師不用擔心。
有出席研討會的教協副會長、通識科教師田方澤批評整場研討會了無新意,講者只是「照稿讀」,不認為會議能幫助教師應對新學年的挑戰。他又批評研討會原本設發問環節,但多名教師透過網上問卷向講者發問如何應對學生的質疑時未獲理會,四名講者更以未接獲問題為由草草完結研討會,質疑當局是否將前線教師面對的困境卸責。
教育局辯稱,由於出現突發技術故障,負責技術支援的供應商未能及時接收參與者的提問,並在研討會舉行期間交予教育局人員現場回應,供應商已就此致歉。供應商已在會後將題目交予教育局,當局會盡快回應有關問題,並將資料上載至公民與社會發展科/通識教育科網上資源平台,供教師參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