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練和馬山從小習武,長辮子總愛盤在額頭之上,一來天氣熱,免黏答答,二來防礙攻守招式,與敵方對決時亦易為人「揪辮子」攻擊取勝。
其實心底對此根豬尾巴深惡痛絕。
這是強迫性的「剃髮令」(「薙髮令」)。漢人重視髮式衣冠,但滿人傳統是剃髮留辮,在1644年(明崇禎十七年),闖王李自成率領大順兵攻陷北京,崇禎帝煤山上吊自殺,將領吳三桂賣國賊協助清兵入關,滿人治下,即推「留頭不留髮,留髮不留頭」強令,迫漢人剃髮、留辮、易服,並對不肯依從者鎮壓屠殺,血流成河……
政策實施不但是征服者對被征服者的威嚴,還區分服從者與反抗者,馬上識別,方便統治。且對漢族生產技術、文化水平、社會制度、民心團結等充滿嫉妒、恐懼,長期擔心謀反叛逆,在各方面「同化」之,否則滅絕之。
常練與馬山飽餐一頓,各自踏上「回家」之途——這「家」亦非安居之所,因為人人頭上仍有一把刀。
馬山家鄉在無錫。二人作別,馬山對常練道:「兄弟,這回一別,不知何日再見?」
「一定再見,我們先養精蓄銳,招攬年輕義士,再圖後計。」
「我請托多人,告知妻兒先忍守為重。」
「是的,我也輾轉相告,妻子讓兒子習武強身,別習文迂弱,而且讀書識字,後患無窮!」
掌權暴君大興「文字獄」,對知識份子迫害,從其著作、文字、發言,羅織罪名重罰、處決,動輒千萬人受牽連。
他想起了滅門孤女——呂四娘……
(明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