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茂波「築以自豪」應修正為「足以慚愧」(潘焯鴻)

陳茂波「築以自豪」應修正為「足以慚愧」(潘焯鴻)

成語「積露為波」,是一個積累甘露發揮灌溉效用的妙計良策。套用在財政司司長陳茂波身上,如果能夠在歷年公職中積累香港人對他的信心,疑似特首競選之謀應該更「波」瀾壯闊。可惜,作為司長,他從來沒有讓人感受到高瞻遠矚的睿智,說話矯揉造作扮謙卑,個人行為和行政表現更貼切形容是積「怒」成「波」。

陳司長在6月6日發表題為〈「築」以自豪〉網誌,將建造業失業率從11.5%自然下跌到10.9%,扭曲為抗疫成效,甚至邏輯錯亂地認為只要在地盤建立免疫屏障,就可以進一步改善失業情況。其實,一直影響建築界就業的是政府公共工程時多時少,與疫情無關。6月7日,他出席立法會財經事務委員會會議,發言稿中提及行將破頂的市民置業負擔指數飆升至73%(過去20年平均47%)。作為一個主事首長,他沒有以熾熱或憂心置業負擔的出發點向議員滙報,在回應議員質詢樓價過高時,更以地產商口吻回應,讓人詫異地指香港市民按揭供款能力強而安全。豈有此理,原來政府容忍樓價不斷飆升是因為按揭壞賬率偏低?那香港人是否都應該好好想想怎樣躺平?不應追求置業讓政府聯同地產商割韭菜!

2017年1月,陳茂波獲梁振英委任為財政司司長,梁「醒」波只維持短短半年。林鄭上台,2020年2月搶韁在財政預算案公佈前,宣佈抗疫基金派錢詳情,陳司長有一萬個理由埋怨特首搶頭啖湯邀功,但其個人質素是更關鍵問題。他在上述網誌、發言稿及答問中洋洋灑灑,唯一能夠以戰略高度觸及的話題,就只有提及香港需要留意國際稅務環境的最新發展,包括經濟合作與發展組織應對侵蝕稅基及利潤轉移的BEPS 2.0應對方案以及七大工業國倡議制訂15%全球企業最低稅率框架,但就只限於觸及而未見詳評。套用陳司長在網誌中玩食字,他應該為自己的表現「足以慚愧」。

中美博弈、美國與傳統盟友重整政治及經濟協作、美國構建保障領導地位的新壁壘性秩序、國際企業稅率被規範、疫情限制國際資源流動等等,於香港都是驚濤駭浪,國際金融、貿易和航運的樞紐地位和競爭力正面對嚴重衝擊。加上政治氛圍繃緊,社會矛盾越見嚴重,財政儲備水平亦下跌到審慎理財標準的邊緣,當前香港的生存及發展局面極之嚴峻。當香港賴以為競爭力軸心之一的簡單低稅率行將受到全球企業最低稅率框架削弱,陳司長更應該圍繞這些挑戰提出立論和對策。可惜他只顧在老虎足盤間追逐小老鼠,不但未知危險,更為此等醜態沾沾自喜。

香港填海造地成本比杜拜高五倍

陳茂波作為財經發展的主事首長,肯定擁有最豐富的相關資訊,更應洞悉先機,為香港籌劃最適切的發展路向和推動相符的決策。簡而言之,整個政府應該在經濟和社會發展範疇做出一張看得見的藍圖,配合相應的檢討和調整策略保障生存和推動發展。香港天空總是盤旋着深層矛盾的漩渦,沉重地壓着香港人,其動力就是源自政府和行使公權力那群人圍爐營私、疲弱和尸位素餐的表現,一首三司十三局和半官方機構或不作為、或無能為力、或以權謀私,悲香港人的哀。

從戰略高度籌劃發展,林鄭月娥和陳茂波根本不應着眼於每年提供幾多千億元工程給建造業,反而應該對急如烽火的問題嚴加治理,重中之重肯定要降低香港建造成本。香港填海造地成本竟然會比豪爽杜拜高出五倍,每方呎一萬元建築成本比世界大部份城市樓價還要高!建造業議會法定功能多年來徒勞無功、工傷死亡意外越見頻繁嚴重、幾乎每個基建都嚴重延誤超支、拖糧欠薪問題多年來沒能從制度上解決、一小群人完全控制業界利益,甚至有官員和具公權力人士以權謀私等問題有如恆河沙數。

港鐵、機管局和西九文化局悄悄地拒絕以半官方機構自居,政府更強調他們是「私人機構」,詭異之處是時任特首有權委任這些「私人機構」的管理層代為行使公權力,慷政府公帑之慨,利於避開公營嚴謹監管。他們讓用來用去那幾個總承建商和分判商以「代工」和「數人頭」方式吸血,吸血鬼繼而利用「茶錢」和「抽人頭」等方式層層剝削工人應有工資,形成一股非常龐大的黑金系統,黑金流向不言而喻。港鐵工程幾乎所有DRM(延誤補救措施)、機管局三跑工程3303和Sky Bridge合約項目以及西九M+博物館和劇院合約項目尤其嚴重。他們每年金額達到400億元的工程,放任延誤並超支35%,以各種理由用「代工」和「數人頭」方式進行補貼,其中10%工資被層層吸血鬼以「茶錢」和「抽人頭」等方式剝削,這些黑金每年達到14億元之巨。

吸血鬼其實就是政府友好,血是避開監管利用公權力釋放的公帑,為吸血鬼輸血是政府製造出來的所謂「私人機構」!何其荒謬、何等悲哀!

(香港深層次矛盾系列十之五)

潘焯鴻

中科監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