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訊】疫苗可預防疾病科學委員會主席劉宇隆透露,將在暑假進行調查,了解青少年接種COVID-19疫苗的意向及拒絕打針原因,針對性加強解說工作。
劉宇隆昨在電台節目表示,將在暑假進行「試探式」的滾動調查,了解青少年接種疫苗的意向、願意或拒絕打針的原因 。如發現多人擔心疫苗安全性問題而不願接種,便要加強解說工作,如製作教育錄像,並改善打針後續工作。
港大兒童及青少年科學系月前招募300名11至16歲的健康中學生接種復必泰或科興疫苗,進行研究。負責是次研究的劉宇隆較早前表示,復必泰已招募到約100人,其中30多人已接種第一劑復必泰,全部人只有輕微副作用,包括輕度發燒、針口痛、手臂微腫及疲累。至於科興暫時只招募到約30人。研究最快7月中下旬會有初步數據。
另外,疫苗臨床事件評估專家委員會早前通過,個別死亡個案只會在與疫苗接種有潛在關聯下才公佈,惟政府專家顧問袁國勇不認同做法,建議政府繼續公佈。
公務員事務局長聶德權昨回應時辯稱政府不是不公佈相關資訊,只是調整了公佈的方式,有因果關係個案才公佈,無因果關係、未確立因果關係的個案不會逐項公佈,會透過每月一次的報告公佈,令市民不會「只見樹木,不見樹林」。
食物及衞生局長陳肇始補充,疫苗臨床事件評估專家委員會無發現任何不尋常的現象,亦未見異常事件與疫苗有關,強調會繼續收集數據作評估。